〈 全球探索 〉大陸戰狼外交 與改變中的全球戰略秩序

蔡鎤銘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等背景下,北京利用外交手段來確保自身經濟利益。圖為二十二日大陸外長王毅與日本外相岩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舉行外長會議,達成加強供應鏈合作等共識。(路透)

近年來,大陸出現的「戰狼外交」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這種強硬的外交風格不僅改變了過去較為謹慎的作風,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廣泛討論。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RIETI)今年三月的報告,北京的外交語調自二0一九年七月起發生顯著變化,並在二0二0年一月加速強化,隨後在二0二二年九月後略有調整。

該報告指出,戰狼外交並非偶然產生,而是中共對外交事務干預加深的結果,並伴隨著對外部挑戰的系統性回應。這一策略不僅影響大陸的國際形象,也對全球政治與經濟戰略秩序產生了改變。

 戰狼外交 涵蓋言辭行動經濟

戰狼外交的運作方式與傳統外交模式有顯著不同,主要體現在言辭、行動與經濟手段三個層面。

在言辭方面,大陸的外交官從過去較為克制的語調,轉向更加強硬、直接甚至帶有挑釁意味的表達方式。例如,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多次強烈批評西方國家,並透過社交媒體發表爭議性言論,形成所謂的「推特外交」。根據RIETI的報告,二0一九年七月後,大陸官方聲明中「罪責」、「抹黑」、「意識形態攻擊」等詞彙的使用頻率大幅增加,顯示其外交語調的明顯轉變。

行動層面則表現在大陸對外國政府或媒體的回應模式上。當外國政府或媒體發表不利於大陸的言論時,北京當局不再僅限於口頭抗議,而是搭配具體措施。例如,二0二0年澳洲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後,大陸立即對澳洲農產品加徵高額關稅,並限制多種進口產品。二0二一年,立陶宛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後,大陸迅速降低雙邊外交關係,並施壓歐盟企業減少對立陶宛供應鏈的依賴。這些案例顯示,大陸在戰狼外交的實踐上,已將言辭與行動緊密結合。

二0二一年立陶宛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後,北京迅速降低雙邊外交關係,並施壓歐盟企業減少對立陶宛供應鏈的依賴。(取自外交部網站)

 外交決策 黨內高官直接掌控

在經濟層面,戰狼外交也展現出其影響力。根據RIETI數據分析,大陸自二0一九年以來,針對不同國家採取的貿易制裁措施數量較二0一五至二0一八年間增加約百分之六十,顯示經濟制裁已成為其外交政策的一部份。此外,大陸對外資企業施加壓力,例如對特定國家的企業進行市場限制,作為回應特定政府政策的手段,這種經濟威懾在戰狼外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戰狼外交的興起,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壓力、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及經濟考量。

在政治層面,大陸共產黨對外交事務的干預加深,是戰狼外交的主要推動力。RIETI報告指出,近年來大陸的外交決策逐步從專業官僚體系轉向由黨內高層直接掌控,並與內部的政治安全需求緊密結合。對於中共而言,展現強勢的外交立場不僅是應對外部壓力的手段,同時也能凝聚國內共識,確保執政穩定。

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進一步推動了戰狼外交的發展。自二0一八年美國前總統川普發起對大陸貿易戰後,中美關係進入高度緊張階段,美國與盟國在科技、軍事及經濟領域強化對大陸的防範。根據RIETI報告,大陸在二0一九年後的外交聲明中,負面措辭的使用頻率增加約百分之四十五,顯示其外交語調的轉變與國際壓力高度相關。

 降低對立 台應積極推動和平

經濟因素也是戰狼外交背後的重要動力。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封鎖與貿易戰的背景下,大陸利用外交手段來確保自身的經濟利益。例如,當美國限制大陸企業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時,北京當局迅速回應,並對美國企業設下額外的貿易限制,以展現對等報復的能力。

面對大陸戰狼外交的持續發展,台灣應採取全方位的應對策略,包括安全防禦、國際合作與和平推動。

在安全領域,台灣必須強化與美國、日本及歐洲盟國的合作,以維持區域穩定,並提升自身軍事防禦能力,以避免大陸利用外交施壓對台灣構成更大威脅。此外,面對大陸可能透過經濟手段打壓台灣,政府應推動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目前,台灣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額仍占總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點七,顯示經濟仍高度依賴大陸市場,必須尋求新的貿易夥伴。

除了防禦性措施,台灣也應積極推動「和平推動」(和平推)策略,以降低兩岸對立情緒。相較於「兵推」專注於軍事衝突模擬,「和平推」則強調透過對話、文化交流及經濟合作來緩解緊張局勢。

自二0一八年美國前總統川普發起對大陸貿易戰後,美陸關係進入高度緊張階段。圖為二0一九年川習會。(路透資料照)

 透過交流對話 建立和解模式

歷史經驗顯示,透過學術合作、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建立對話機制,有助於降低敵意並減少誤判風險。借鑑法國與德國的和解模式,台灣可以推動兩岸民間交流,例如青年交換計畫、學術論壇及產業合作,以建立更穩定的互動機制。

戰狼外交雖然提升了大陸的國際話語權,但也加深了與西方國家的對立,使全球政治與經濟格局更加對立化。這種變化不僅影響全球治理,還使區域經濟與供應鏈穩定面臨更大風險。

對於台灣而言,如何在安全與和平之間取得平衡,是未來最大的挑戰。除了強化國防與外交合作,透過和平推策略來降低敵對氛圍,也是避免衝突升級的重要方式。和平並非軟弱,而是一種長期風險管理的策略,能夠為區域穩定創造更多可能性。在戰狼外交的壓力下,台灣如何靈活應對,將是未來國際戰略的重要課題。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