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室英語能力認證 教師淪演員

南市教育產業工會質疑教育局推動課室英語能力認證,充斥作假文化與績效主義。 (南教產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雙語政策備受爭議,教學現場也出現許多問題。南市教育產業工會指出,中央雙語政策方向已進行調整,但南市仍強推課室英語能力認證,要求國中小不分學科教師錄製教學影片接受審查,強制各校須達一定認證比例。教育局表示,課室英語計畫以鼓勵為主,希望營造友善英語學習環境。

南教產指出,根據南市課室英語能力認證計畫,教師須完整拍攝,課堂中實際運用課室英語情形,內容涵蓋「課程暖身、呈現課程重點、進行練習活動、進行產出活動、結束課程」五大面向的審查指標。每一面向占比二十分,總分達七十五分才算認證通過。教育局也訂定各校認證比例標準,要求學校依規模達成教師認證率。班級數六班以下,至少百分之六十。七班至二十四班,至少百分之四十五。二十五班以上,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教師取得認證。未達標者還得參加認證班,接受現場試教、通過標準後,才能取得認證。

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陳葦芸認為,教學應著重學生學科素養及理解力,並非讓教師成為演員拍片。南市教育局政策推動,常為了追求表面數據,讓教學現場疲於奔命。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抨擊,二0一八年行政院核定雙語政策以來,亂象層出不窮。南市課室英語能力認證計畫更可謂集亂象之大成,完全脫離現實、背離專業。

對此教育局說明,南市自一一一學年度起推動課室英語計畫,三年來均以鼓勵為主,希望教師在日常課堂中,自然融入簡易英語指令與情境語句,營造友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自然習得英語。為免增加教師負擔,計畫認證方式多元。若教師已具備教育部雙語次專長證書、修習雙語學分,或完成市內相關課程研習,即可直接認證通過。若採影片記錄方式認證,錄影內容為教師自選課程、以示意性方式呈現,未要求影片時間長短。為讓各校對計畫推動有共同目標,才設定認證比例、提供獎勵措施。

教育局重申,該計畫並未脫離教育本質,更不追求形式主義,而是期望透過彈性、實用的推動方式,提供教師專業支持,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提升英語力和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