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奪命!疾管署2日下午公布國內今年第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個案為南部1歲男童,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6天,經檢驗確認為克沙奇病毒B5型感染併發重症,也是國內時隔10年再見死亡病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南部1歲多男童,3月上旬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2天後開始有抽搐及意識不清等症狀至急診就醫診斷為急性腦炎,收住兒科加護病房治療,後續因腦炎病況快速變化,於發病第6天不幸死亡;經檢驗審查確定為今年首例克沙奇病毒B5感染併發重症。
根據疾管署統計資料,克沙奇病毒B5型引發重症在國內並不常發生,從2014年迄今,相關重症只有8例、其中造成2例死亡。國內上一例因為克沙奇B5喪命的新生兒死亡個案發生在2015年6月。
疾管署統計,今年已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3例死亡),3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1例感染克沙奇病毒B5型。而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為0例、3例、11例、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1歲幼童分別為0、1、4、8例,籲請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及克沙奇A6型,與其他多型別腸病毒。
羅一鈞說,儘管監測顯示,近期國內整體腸病毒疫情仍處低點,不過,年初迄今,已有4例腸病毒重症,病例零星陸續發生,代表威脅不可小覷,尤其4月過後,預估天氣回暖腸病毒會更加活躍,今年疫情嚴重度比往年嚴重的機會滿高的。
疾管署指出,伊科病毒或克沙奇B型病毒為引發新生兒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腸病毒類型,防範新生兒腸病毒,孕婦、新生兒與幼童及其照顧者應避免接觸病患,並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狀況。
清明假期將至,羅一鈞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降低疾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