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瀕危綬草台南巴克禮公園嬌點

 

綬草的開花順序是由基部開始,平均每隔一天開花一朵,最後開放至先端,開花至花謝平均需十七天。 (記者葉進耀攝)

台南市巴克禮公園的綬草現在正值開花期,粉嫩焦點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由於綬草只在清明時節前後開花,民間又稱為「清明草」,因其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如青龍盤纏柱,且根如人參狀,又名「盤龍參」。

巴克禮公園環境教育中心說,綬草是一種蘭科植物,屬於地生蘭,分布於熱帶至溫帶地區,中國大陸部分地區、西伯利亞、朝鮮、日本、琉球、印度、東南亞及澳洲等地;在台灣則遍布於全境平野、田畔草地及中海拔林蔭下路旁、濕潤地草叢中。目前,巴克禮公園內有綬草盛開的蹤跡,除了環境教育中心的右前方草地有長出一小片,夢湖區也有一小片,由於擔心被遊客誤踩踏,皆以繩子圈圍起來供拍照。

綬草的花序如綬帶一般,故以此得名,由於綬草的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如青龍盤纏柱上,且根如人參狀,又名「盤龍參」、「青龍纏柱」或「青龍抱柱」。開紫紅色或白色小花,唇瓣較大,花形別致奇特,美麗玲瓏且有淡雅的香味,可栽培於草地或盆栽,是很好的觀賞植物,適合作為袖珍盆景近距離觀賞,而且全草可入藥,氣味微弱,味道甜而微酸。綬草的開花順序是由基部開始,平均每隔一天開花一枚,最後開放至先端,開花至花謝平均需十七天,花謝至果熟平均需十五天。

綬草的花序如綬帶一般,故得名,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如青龍盤纏柱上,且根如人參狀,又名「盤龍參」、「青龍纏柱」或「青龍抱柱」。
(記者葉進耀攝)

環境教育中心的志工人員向遊客解說,綬草株高才十三至五十公分不等,未處於花期的綬草外觀形態與其他雜草類似,不易分辨,所以很容易被忽視,並且當作雜草除去,而且由於綬草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常遭人們過度採摘,這也是造成野生綬草難以覓得原因。綬草已被收列《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記者葉進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