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食/拔毛癖 女童胃腸塞毛髮結石

8歲女童連3個月腹痛,送彰基醫院檢查發現胃部及小腸充滿毛髮結石,經手術後取出;醫師指出,女童疑患異食癖及拔毛癖。(彰基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8歲女童因長達3個月的間歇性腹痛,近日症狀加劇並伴隨頻繁嘔吐,緊急送醫。經彰基兒童醫院團隊檢查後,發現她的胃部及小腸內充滿毛髮結石,導致部分腸道阻塞。所幸,經小兒外科進行手術成功取出多顆毛石,並由兒童心智科診治,目前女童情況穩定,並持續接受心理與營養治療。

收治的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盧芳廷表示,該童近3個月來因反覆腹痛找不到原因,原以為是便祕或消化不良,加上合併有膽汁性的嘔吐,送來診治。醫療團隊檢查發現胃部、十二指腸及小腸內有多處的腸阻塞。進一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確認,胃與十二指腸內存在兩顆毛石,其中1顆體積過大,無法透過內視鏡取出,需透過外科手術移除。

盧芳廷說,過去4年,除了該病患外,彰基兒童醫院還收治了4位類似病況的女童,最後都是以手術將這些毛髮結石取出,術後都恢復良好。

兒童外科醫師許耀仁指出,為避免腸道阻塞惡化,團隊透過胃造口手術取出胃內巨大毛石,毛石不僅延伸到十二指腸,在小腸內還發現有3顆較小毛石,其中1顆卡在末端迴腸,已造成腸阻塞,幸順利將毛石取出。

盧芳廷與許耀仁認為,這類異物性腸阻塞在兒童中相當罕見,尤其是因吞食毛髮形成的毛石症候群(長髮公主症候群)。除了影響消化系統外,這類行為通常與心理因素有關。因此術後轉由兒童心智科後續治療。

兒童心智科醫師劉怡君指出,該童吞食毛髮極可能來自自身,並診斷其患有異食癖及疑似拔毛癖。據家屬描述,女童個性內向,自我高度要求,容易擔心表現不如預期,進而影響情緒,且體內的營養素鋅鐵鈣鎂等皆偏低,可能與異食行為有關。

劉怡君說,異食癖是發生在學齡前跟學齡孩童的疾患,是多重因素交雜而成,有時是因為微量元素缺乏、或者家庭、學校環境壓力,就會造成孩子異食狀況。家長只要跟醫師好好配合,例如內外科診治、營養素的調整補充,及透過傾聽讓孩子多聊聊自己的狀況給予心理上的支持,並幫助孩子面對壓力及調適情緒;如有需要也可以搭配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等多管齊下的治療,都可以讓孩子恢復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