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三平
孔老夫子說:「及其老時,戒之在『得』。」
到底什麼是「得」?為何要戒?不戒會如何?死無葬身之地嗎?
以我年過從心所欲多年的慘澹經驗,老之時不僅不該是「戒之在得」,反而應該是「樂之在得」。
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生活中不但有旦夕禍福,也有遭逢霧霾雷雨的時刻,種種艱辛苦難、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寶貴經驗,從來都是得之不易;暮年時所獲之得,更非容易,怎可輕言放棄呢?更應該好好保存吧!
那麼,到底,什麼是值得保存的「得」?
年輕時,仗著身強體壯,既不知身體缺水的弊病,又疏忽均衡飲食的重要,常常日飲開水不足五百毫升,蔬果甚且只獨鍾數味,長久下來,也不見身體有任何不適。
及至自職場退休後,便秘惡疾竟接踵而至,如廁時雖用盡全身力氣,使力至渾身發抖,便便還是緊守不出,搞得我汗淚齊下痛苦不堪。初時以為,多飲開水即可解決,不料多日下來不僅未能改善,還每況愈下。復又聽聞民間秘方病急亂投醫,益生菌、養樂多、優酪乳一罐接一罐嘗試,結果想當然爾,也是毫無任何療效。最後只能求救於醫院,依醫生囑咐改善飲食習慣及規律運動,經數月療程後始得以漸漸恢復健康。
此是在歷經多次慘痛療程及時日之後,方始獲得之寶貴經驗,正可示知於子女,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如此之「得」,何必言戒?
再說另一得。
當年至賭城拉斯維加斯旅遊時,進場聽到前後左右、不時響起的叮叮噹噹落幣聲,看到中彩者開懷大笑,高興得合不攏嘴的神采,心裡幻想著自己,一定是必然是鐵定是,另一位人人稱羨的幸運兒。
但天下事往往事與願違,何況,十賭九輸是萬古不變的真理;因此,不管硬幣投得再多,大幣換到了小幣;不管拉桿拉得多用心,慢速拉緩速拉快速拉;偏偏財神爺就像睡著了似的,千呼萬喚都不肯來眷顧一下。
想當然啦,賭客都是這台吃角子老虎玩玩拉拉,那台吃角子老虎搥搥打打,老虎一隻換過一隻,最後成為遊走在吃角子老虎之間的火爆浪子,幸運兒背後的祈求者。
這個情景有如電光石火般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聯想到多年來的投稿經驗——
吃角子老虎中彩時叮叮噹噹的落幣聲,有如作者作品刊出時的歡聲雷動。吃角子老虎吞幣時不聲不響的沉默狠毒狀,則恰如石沉大海的稿件和不吭一聲的老編。
看倌大人您說,賭徒和作者是不是有幾分神似?老編像不像是吃角子老虎?這算不算也屬「得」之一隅呢?
前些時候太座遇到大挫折,逢人就訴苦,我順理成章成了她的傾吐對象。太太說她好心沒好報,熱心貼人家冷屁股,越說越激動,有點歇斯底里的味兒。
書上說,當女人向你訴苦時,要的只是傾聽。因此,我照著書上的指示,認真做一位傾聽者。
哪裡知道,我錯了。
太座說了半天,不僅得不到片言隻語的安慰,更好似和木頭人在講話,憤而矛頭一轉,一句「你麻木不仁」拋刀迎面射來,眼看一場唇槍舌戰即將開打。
這時,一旁的孩子忽然對我說:「爸爸,把自己變成媽媽,就可以感受媽媽的心情了。」
一言驚醒夢中人,趕緊調適自己,感其所感,受其所受,內心果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太太這才破涕為笑,說我懂得以同理心待人。
有一句話說:「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初聞時聽之渺渺,未掛於心。經歷此事後,忽有所悟,夫子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誠哉斯言,某些時刻,其實老不如少。經此一事後,可算又獲人生一「得」。
人至暮年,經驗過之事不可謂不多,心中所得足可載滿一卡車吧!若說老之時戒之在「得」,這個「得」的定義,一定非我之所「得」吧!
哈哈,我是「及其老時,『樂之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