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一名30歲男子因為工作關係需要經常說話,原本聲音相當宏亮,近期卻發現有喉嚨疼痛、聲音沙啞及說話費力等狀況。檢查發現男子雙側聲帶結節,即俗稱聲帶長繭,轉介至復健科安排約1個月的語言治療後,嗓音明顯改善。
衛福部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陳憶雯指出,聲帶結節常見於需要頻繁使用聲音者。正確的嗓音保健與專業治療,是改善聲帶結節的關鍵。
聲帶結節可能會出現聲音嘶啞、說話吃力等症狀,建議先接受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檢查,確定聲帶結節的大小和嚴重度。接著可和語言治療師合作,學習正確的發聲技巧,避免聲帶過度摩擦。常用方法包括頭頸部放鬆運動、嗓音功能運動、共鳴練習。若結節造成的影響嚴重,需考慮顯微手術,術後再搭配語言治療復健,預防復發。
陳憶雯也針對聲帶結節的嗓音治療提出建議。首先是調整環境與習慣,減少聲帶負擔,可使用擴音設備減少長時間大聲說話的需求;另外,也應減少說話的時長,讓聲帶有充分休息,以及降低背景噪音,避免因提高音量而對聲帶造成額外壓力。
第2是日常生活調整,應保持聲帶濕潤,每天飲用足夠的水並減少會造成聲帶脫水的飲品,如咖啡、酒精。也要避免吸菸並做好飲食管理,避免辛辣、油炸和甜食,減少胃酸逆流對聲帶的刺激。3是嗓音保健練習,定期進行頭頸部放鬆運動和腹式呼吸練習,說話時保持自然的音量和音調,避免過度用力;也要逐步增加說話時間,避免一次性過度用聲。
陳憶雯表示,對於大多數聲帶結節患者,語言治療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非侵入性選擇。早期發現和治療,加上良好的嗓音使用習慣,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如果結節情況嚴重或長期未見改善,建議與耳鼻喉科醫師和語言治療師共同討論進一步的治療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