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志工,台南府城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上)

我國平均約每20人就有一人是志工,去到哪裡都能看見志工們努力奉獻的身影。圖為正在進行學校導護工作的資深志工黃明美女士。(洪家和攝)

■楊逸宏

志工,一個常見的身分。但或許您不知道,我國志工人數超過一百一十萬人,也就是說,平均約每二十人就有一人是志工,是一個為數不少的族群,且逐年成長。

有人的地方就有選票,有概念的縣市長首長或民意代表,早就在經營這一塊;只剩少數沒概念的政治人物,尚未把志工放在眼裡。

台南是一座很有人情味的城市,志工人數超過十萬人,據《天下》雜誌二0二三年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台南市「志工人數占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為六都第一。

志工在台南市的人口比率、成長率,近年來都大幅躍升,台南市不到二十人就有一人是志工,比率更勝全國,走在路上隨處可見志工,只是大家不一定會表明這個身分罷了。

您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走進里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看見社福志工親切招呼民眾;走在馬路上,看見環保志工辛勤打掃的身影;載孩子去上學,看見導護志工維護孩子過馬路時的安全,一股安全感從心底油然而生。

閒暇時走進圖書館、美術館、文化中心,假日時造訪古蹟、風景區,那些穿著背心努力工作的人們,或以專業姿態為民眾講解歷史文化的導覽員,他們不一定是有領薪水的員工,反而是沒領薪水的志工。

這些偉大身影,默默守在城市每一個角落,台語有句俗諺:「沒賺湯,沒賺粒。」沒有拿任何一毛錢,卻默默為人群做出貢獻,而您的每一句感謝,都是他們持續做下去的原動力。

筆者一位老朋友涂佳榮先生,現任社團法人台灣青年社會服務推展協會秘書長,該協會兩年多前接下台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的經營,各式靜態、動態課程辦得有聲有色,頗受市民青睞,因而許多外縣市的志推中心都率團來到台南市參訪。

涂佳榮是有二十年經驗的資深志工,曾在莫拉克風災期間進入災區,協助災區的物資搬運及環境清理,從高雄旗山一路往南延伸到屏東林邊。那次他邀集上百位青年加入,每位青年在勞動過後都是身心靈舒爽,由此可知,做志工,是一種「利他」也「自利」的雙贏作為。

「如何進一步將志工精神發揚光大?」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思來想去,認為「出書」是一項不錯的選擇,採訪各領域表現出色的志工並撰寫成一本書籍,從未有人這樣做過,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很不簡單,但正是如此,才能顯示出他對志工的尊重及推崇。

他找筆者合作這項計畫,我們一拍即合,組成一支含文字、攝影、企劃等多人採訪團隊,針對社福、環保、教育、文化、勞政、衛生、農業…各領域志工進行深入訪談,至今一年多以來,已採訪上百位志工,逐一撰寫成一篇篇動人的小故事。

全書近日付梓,出版在即,涂佳榮邀請筆者走入社區,舉辦「志工故事分享」講座,不少故事都讓在場人士動容,甚至溼了眼眶,原來看似功利主義當道的社會之下,還有這麼多偉大的身影,像菩薩、天使般的守護著人群。

在此,引用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段話來獻給所有默默付出的志工朋友:「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及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