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少年多弱勢 再犯風險達35%

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吸毒的青少年多半來自弱勢家庭,及早介入輔導可降低43%再度使用毒品之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7日公布研究成果指出,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其家庭與社會背景普遍較一般青少年更來得劣勢,且輟學的比例高達1/3,若能及早介入輔導,將可降低43%的毒品再使用風險,呼籲政府應針對高風險家庭提供毒品防治教育。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娟瑜指出,統計國中生用毒的比例,自2014年的0.52%,下降到2018年的0.25%,但1605名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之中,有81%曾使用三、四級毒品,有近1/5使用以安非他命為主的一、二級毒品,且其中有35%在4年內會被再次通報吸毒。

陳娟瑜表示,台灣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有近80%曾使用愷他命,且研究也發現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其家庭與社會背景普遍較一般族群青少年面臨更為劣勢的條件,低收、貧窮狀況的達25.6%,毒品使用家人者則有16%,分別為全國12至14歲者平均的3倍與8倍。

國衛院進一步分析發現,高風險家庭如介入服務將有顯著的保護效果,降低非法藥物使用風險達43%,青少年非法藥物預防策略應強化教育、社政及醫療系統的跨領域合作,針對高風險家庭提供毒品防治教育、在校園毒品預防方案中建立親師合作機制,主動接觸高風險學生家庭、強化中輟學生對非法藥物接觸的風險評估等,從上游直接預防國中生接觸毒品。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兒童及少年保護科長黃瑞雯表示,衛福部針對成年毒品使用者,若經評估家庭有支持服務需求,就會提供成人毒品家庭支持服務方案,而未成年毒品使用者如是涉及一、二級毒品使用,則由少年法院進行司法審理,三、四級毒品使用者則由少輔會專責輔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