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24司爺 45年後再上街頭

四十五年前台灣府城隍廟真人版二十四司爺參加踩街遊行活動。(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城隍廟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編制的二十四司,民國六十九年台灣府城隍廟迓城隍時,曾有真人裝扮成二十四司爺遶境,當時官服迄今仍保留,將收入文物館典藏;今年府城隍廟將再粉墨登場,府城隍廟已經量身訂做全新官服,將在五月三日走上街頭。

民國六十九年邀請國中男生扮演二十四司爺的官服,昨天功成身退,主委郭榮哲(左)指示將其典藏展示。(記者陳俊文攝)

台灣府城隍廟主任委員郭榮哲表示,迓城隍是城隍體系廟宇獨有的活動,行之久遠,日治時期中斷,直到民國六十九年恢復,當時就將二十四司爺以國中男生真人裝扮,彼時十幾歲的國中生,四十五年後很多都已是阿公。

郭榮哲指出,新的官服依二十四司爺畫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朝服的圖騰是飛禽,武官是走獸,還依其「品」級區分其十二種不同顏色。四十五年前的舊帽已損壞,此次依明朝官帽樣式重做新款。

城隍廟管理陰陽兩界,跟民間行政體一樣設置各部會來管理事務,基本上畫分方法就是依吏戶禮兵刑部等六部去設司爺,最高的府城隍廟,六部轄下各四司,所以才有二十四司,分別是速報司、感應司、考功司、陰陽司、保安司、提刑司、稽查司、賞善司、儀禮司、註福司、督糧司、巡政司、功曹司、良愿司、察過司、掌案司、驅疫司、地獄司、檢簿司、罰惡司、典籍司、註壽司、學政司和文書司,有些是真有編制,部分則是城隍廟自設,依轄管陰陽,而有不同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