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月
「靡靡秋已夕,悽悽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田園詩人陶淵明在重陽時,寫下晚秋田園風光,借景抒情。
暮秋時節,草木漸枯風露逐寒,蕭瑟之氣不免讓人心生唏噓。然「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仰天眺望,雁鳴雲霄,朗朗乾坤茫茫蒼穹,又能讓人心隨境轉,海闊天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與其傷感那無常的人世滄桑,不如珍惜那獨一存二的恬靜平和。「濁酒且自陶,聊以永今朝」,五柳先生的怡然自樂睿智之道,令人讚賞。
每每讀完陶淵明的詩,低迷情緒都能獲得激活,詩詞歌賦裡充滿了超塵脫俗與世無爭達觀念想,生活雖然淡泊了些,人卻能活得瀟灑逍遙自在。「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秋天是賞菊的好時節,忘憂解愁,自得其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採菊、眺山、賞夕陽、聞鳥鳴,大自然的靜與美,要用心觀察體會才能靈犀相通,心靜則清,心清則明,這大智慧可是養生延壽之鑰。
自古逢秋悲寂寥,然而秋在陶公眼裡,是「秋月揚明輝」,月光滿盈朗照大地,是「芳菊開林耀」,花香幽遠滿溢山野,身在其中陶然如醉。所以,陶公啊陶公!何須飲酒,景如佳釀早已醉人!
菊,與梅、蘭、竹合稱四君子,古代詩人鍾愛菊花,敬慕其獨傲秋霜,仰慕其清新高潔,戀慕其隱逸脫俗,愛慕其暗香盈袖,賞菊花,飲菊酒,風流雅致,別具情趣。故陶公種了大片菊,且特愛秋菊,他曾賦詩告白:「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之我意,重陽一同來。」以花會友,芳香馥郁,情誼深厚。
後代文人深受陶公影響,慕菊、種菊、賞菊、詠菊,以表氣節也表思念。南朝陳國詩人江總:「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每逢佳節,總倍思親。唐朝孟浩然則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友情之深,長長久久。北宋蘇東坡更豪邁稱道:「菊花開時即重陽」。重陽與秋菊,已融為一體,難分亦難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