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完成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台大醫院宣布,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患者蘇小姐在換心手術後已可一口氣爬4層樓樓梯。(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16日宣布,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台大醫院是自行設計心臟血液灌流系統,讓心臟自捐贈者取下到受贈者移植之間,完全不停止跳動,也沒有1秒鐘停止供血,使捐贈心臟完全不會缺血受損。

50歲蘇小姐是「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的首位患者,她患有擴張型心肌病變,民國103年就出現心臟衰竭症狀,112年因病況惡化反覆住院接受強心劑並置入心室輔助器,113年8月接受一名小腦及腦幹巨大腫瘤出血之腦死患者大愛捐贈心臟,而獲得重生。

蘇小姐表示,她手術後離開加護病房1週就能正常走路30分鐘不用停,現在可以一口氣爬上4層樓樓梯,幾乎恢復正常生活。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紀乃新指出,由於移植的心臟「無缺血時間」,移植後檢驗心肌酵素指數完全正常,顯示捐贈的心臟完全沒有受損。

紀乃新表示,心臟移植的缺血時間必須搶在4個小時內,台大團隊設計「移動式灌流系統」,能夠讓離體的心臟持續跳動,利用大愛捐贈者本身的血液灌流保護,並在跳動的狀態之下完成移植,完全避免缺血時間,讓心臟在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狀態。

紀乃新指出,美國史丹佛大學開發之捐贈心臟不停跳系統,但心臟仍會短暫缺血10到30分鍾,史丹佛至今已完成30名案例,證實缺血時間越短,捐贈器官移植後功能不佳的風險也會降低。

台大醫院表示,自台大醫師朱樹勳自76年完成首例心臟移植後,台大醫院已累積完成超過700例心臟移植手術,台灣地區1/3的心臟移植是由台大完成的。台大醫院開發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已連續成功實施2次手術,驗證了該技術的可行性、安全性與有效性,並針對移植過程的技術優化與物流協調進行調整,使整體流程更為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