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永續獎 廢物回收稀土奪金

清大首屆永續獎揭曉,副校長戴念華(中)與得獎學生合影。左起為金獎羅韶奇、銀獎許宸豪,銅獎陳睿哲、王竣右。(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激勵及表彰師生的永續創意與行動,新竹清華大學舉辦第一屆「清華永續獎」評選,超過二百五十人參賽,最終選出九組方案,分獲金、銀、銅獎。他們成立材料循環再生實驗室,從電子與工業廢棄物中回收稀土元素;組成跨領域的頭前溪流域永續團隊;並積極推動創新的永續教育方案,面對新世代的各種挑戰,尋找永續解方。

清大副校長戴念華指出,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清大二0二二年榮獲亞洲第一面STARS大學永續金質標章,也三度蟬聯台灣永續典範大學首獎,清大每年培養出近四千名畢業生,如果每位畢業生都心懷永續,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將為台灣注入一股重要的改變力量。

清華材料所博士生羅韶奇研發從電子與工業廢棄物回收稀有金屬技術,榮獲首屆清華永續獎學生組金獎。(記者曾芳蘭攝)

學生組金獎由材料所博士生羅韶奇奪得。他在賴志煌教授的指導下,研發出可從廢棄家電、電池、電動車馬達回收稀土元素及鎢鋼合金的電化學技術,比傳統方式大幅減少化學藥品使用及碳排放量。羅韶奇從廢棄物中回收的都是戰略金屬,原礦稀缺、開採的汙染也很高,他認為倒不如轉念來「城市採礦」。

行政組金獎由清華學院學士班研究助理張乃云奪得。她為清華最彈性、學習規劃不屬於任一系所的實驗教育方案學生舉辦迎新活動,帶學生走訪新豐紅樹林、湖口老街,探索生態與客家文化,並以宣傳動物友善、永續經營管理的出發點帶大家體驗馬術,學生參與活動後,環境意識提升百分之八十三,對永續的理解也增加百分之七十一。

受邀擔任清華永續獎評審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表示,如果違反人性,永續就無法持續,清大師生研發出不僅永續,且成本更低.效益更高、能融入價值鏈的替代材料,用知識創造了永續的價值。也是評審之一的清華研發長胡尚秀則讚賞得獎團隊將創新技術及點子投入永續議題,「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潛進海裡的新科技全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