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利己又利他

台南女中一年九班 ◎石語葳

在社會中,我們不斷的權衡利益。最直觀的想法便是利己,將所有好處歸於自己,就沒有因利他所帶來的損失。然而,有一種雙贏的方式--在不影響自己的狀況下,給予需要之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幫助,對他人而言卻是極大的幫忙。表面上我們雖損失了一部分去利他,卻能在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及成長,結果是利己也利他。

國中的我成績不錯,有時候下課或放學時間,同學會來詢問課業的問題。就這樣,我捨棄一些休息時間教會了許多同學。對同學而言,他們學會更多的知識,對我而言,雖然沒有了休息的機會,但相對的,我得到同學的青睞之外,自己也有滿滿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教導與學習是「教學相長」,我在教導同學的過程中,把腦中習得的知識轉換為雙方皆能理解的話語,竟深深烙印在自己腦海裡,讓自己加深記憶,永不再忘記。

以社會現象為例,疫情時期人心惶惶,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世界各國民眾一波又一波的搶購口罩,各國陷入口罩缺貨危機。台灣也是如此,但我們利用過往的經驗,很快的便平息亂象且穩定量產,在穩定之餘,我們還捐了一些口罩給其他需要的國家來減輕他國負擔。台灣雖因此缺少了部分口罩,卻為各國增加了喘息的時間去製作口罩應對疫情;而我們更因此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善意,提升在世界的能見度,這便是利己且利他的典範。

用能力所及之力幫助他人,自己也會有不同收穫。不必全然利己或利他,互相幫助,各取所需,在「利己」與「利他」間取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