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列重要古物

蔣元樞任台灣知府後第一件事,便是重建台灣府府城,即台南市的舊市區部分,此為〈重建臺灣郡城圖說〉。 (取自詹翹臉書)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乾隆年間台灣知府蔣元樞所繪製、典藏於故宮的《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七十九幅,文化部公告指定為重要古物,今年正是台灣府建城三百週年之際,消息傳來,文史界認為是大好嘉禮。

文史工作者詹翹表示,圖輯以蔣元樞在台灣知府任內推動的公共建設為主要內容,有助了解蔣元樞任台灣知府三年期間,積極投入各項建設事蹟。斯圖斯說,取材廣泛,敘事明晰,保存清代乾隆時期台灣時修各項重要建設,諸如城池、衙署、公館、防禦、兵營、寺廟、學校、祭祀、救恤、義塚、名勝、橋梁、鹽業、堤岸等方面文字及圖像,二百多年前有關台灣建置風貌,流傳至今。

詹翹指出,《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原則採一圖一說,互相搭配,每幅均加襯裱,稍有蠹蝕傷損,偶有脫字,整體保存情況尚稱良好,為現存清代有關台灣罕見彩繪圖文冊。而圖說則以蔣元樞為第一人稱敘事,多被認為是蔣元樞所作,甚至被視為「清乾隆間台灣知府蔣元樞進呈」。

被指定重要古物,委員認為不僅呈現當時府城,部分圖文甚至包含台灣縣、諸羅縣、彰化縣、鳳山縣、淡水廳、澎湖廳等,頗能反映當時統治建置、社會文教及信仰風俗情況。

詹翹表示,蔣元樞在台任職期間,積極推動公共建設及加強防務,無論興修重建衙署、學校、廟宇、橋梁、城池、石岸、鹽倉,又或添設武備、望樓、隘寮,燈塔等,均有所作為,為清代統治台灣時期之重要人物。在府城建城三百之際,可謂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