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保健 寧心安神降血壓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及台灣的飲食文化,使得高血壓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中醫認為,初期的高血壓可採取減重、飲食控制及運動改善;透過中醫的保健方法進行自我保健,可達到寧心安神、降低血壓、鞏固治療效果等作用,也降低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率及致殘率。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高血壓發病與體質、情緒、生活失調有密切關係。肥胖的人應適當減肥,減少飲食量,適當增加勞動和鍛煉減輕體重,降低高血壓發病機會。

有高血壓家庭史者或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更應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易發群族更要注意調節情志,保持情緒開朗樂觀,避免長時間精神緊張。

預防高血壓要調節好生活,平時可進行頭頸部的按摩,利用兩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額,再用手掌按摩頭部兩側太陽穴部位,然後將手指分開,由前額向枕後反復梳理頭髮,每次5~10分鐘,按摩同時亦著重於肩頸部的放鬆;亦可採仰臥姿勢,用兩手重疊加壓,按順時針方向按揉腹部,每次3~5分鐘;或是採俯臥姿勢,請家人從大椎向腰部方向進行「倒捏脊」手法,既能針對腰背的放鬆,也能減少頭頸部的不適。睡前可用溫水洗腳泡腳,在洗泡過程中可以揉按交心湧泉穴,並揉搓腳部來促進身體血液循環。

曾裕芳提醒,高血壓病人飲食宜清淡且營養足夠,適當降低鹽攝入量,並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肥甘厚味,如動物內臟、蛋黃、動物油等;多吃植物油,可進食蛋清、豆製品等以補充營養。宜選擇芹菜、胡蘿蔔、番茄、黃瓜、木耳等蔬菜和蘋果、香蕉、西瓜等瓜果類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