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沃牆
川普所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是對國際經貿秩序的粗暴干預,更淪為無理的經濟霸凌。尤其,這種將關稅工具化、武器化,以脅迫式手段對待貿易夥伴,短期或許帶來談判籌碼及利益;但長遠而言,不僅破壞全球對美國的信任,也反噬其自身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更可能釀成停滯性通膨。
其實,川普的對等關稅另有陰謀,即試圖造成市場恐慌,股市崩跌,進而買美債避險,以降低美債殖利率、藉以減少美國國債的利息支出,緩解美債危機壓力。
美債問題由來已久,美國最新國債鐘顯示(截至台灣時間二00五年四月十五日統計),國債總額已突破三十六點七二兆(美元,下同),為二0二三年GDP(二十七點三兆)的一點三四倍。聯準會多年來維持寬鬆政策,在二0二二年後轉向升息抗通膨,使得新發行的美債利息成本大幅上升,伴隨而來的則是美債利息成本進入黑暗期。預估今年聯邦政府債務的利息支出預計將達到八千九百二十億,占GDP的百分之三點一。
白宮經濟顧問甚至提出,要美國盟友將即將到期的美債轉換為「超長期、超低利率」的債券,明顯意圖將國債問題外部化。然而,這樣的如意算盤,在市場高度敏感與全球資金流動自由的現實中,根本行不通。因為自川普點燃關稅戰火以來,不僅重創國際貿易秩序,也嚴重衝擊美元、美債與美股的市場穩定性。
尤其,川普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已令投資人產生高度疑慮,並恐慌性拋售美元相關資產。美元指數在四月十日跌百分之一點二,失守一百大關迄今,今年累計跌幅已達百分之七點六,為近年少見。美國指標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十一日收在百分之四點四八六,在一週內上揚超過五十個基點,創下二00一年十一月來最大漲幅,這變化並非市場功能失靈所致,亦非聯準會出手干預,而是反映市場對川普政策的反感所進行的實質資產配置調整。
日本與中國大陸自二000年以來一直是美債的最大持有者,但近年來持續減碼,顯示其對美元資產的信任快速下滑。中國大陸持有的美國國債從二0一一年的高峰一點三一五兆美元,下滑至二0二四年底的七千五百九十億。根據某財經網站報導,中國大陸近期更疑似為因應關稅戰,拋售多達五百億美元的美債資產,顯示「去美元化」戰略正在加速。倘若此趨勢持續,美債殖利率將被迫攀升,反制川普利用關稅壓低利率的策略初見奏效。
除此,投資人正對美國投下不信任票。這場不信任不只是針對川普的野蠻,更是對其對抗全球體系、短視近利的政策取向的全面否定。除此,避險資金大量湧向日圓、歐元與黃金等非美資產,再度凸顯美元的「安全避風港」地位正快速崩解。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提醒,真正懂市場的人,看的是債市與匯市,因為這些市場不像股市般受情緒擺布。準此以觀,美債與美元齊跌,似乎也透露全球投資人對美國經濟與財政信譽的信心危機。
誠如華爾街投資家彼得‧希夫所言,「川普試圖通過製造衰退來降低利率的計畫已經失敗,如果不撤回關稅大棒,將引發比二00八年更嚴重的金融危機」。坦然言之,川普對等關稅摧毀的不僅是經貿秩序,更是美國作為全球金融穩定核心的百年信譽,得不償失。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