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撐台灣血庫 年輕人少

根據統計,國民捐血率以中老年人居高。圖為一位長者20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區公園內乘涼休憩。(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近10年國民捐血率,從民國104年的7.54%,上升至112年達8.13%,但113年卻反轉下降至7.84%,且40歲以下捐血民眾人數較少,血庫主力幾乎都是中老年人,捐血觀念亟待向下扎根。

血液基金會分析指出,113年台灣醫院各類血液製品供需變化,紅血球類供應計243萬3373袋,較112年249萬1347袋減少2.3%;其他血品中,血小板類少1%,血漿類更減少5.5%。

在捐血者年齡方面,113年全年齡年平均捐血次數為1.82,40歲以下族群皆在平均值以下,尤其20歲左右的年輕人年平均捐血次數僅1.34、21至30歲1.49次、31至40歲1.69次,年平均捐血次數最多的是65歲以上達2.94次、51至65歲有2.06次、41至50歲則有1.89次。

血液基金會表示,年輕人不只捐血次數低,首捐族也減少,血液基金會近10年首次捐血者占全體捐血人口的趨勢顯示,台灣首次捐血占比從10年前的14.68%,降至113年剩9.68%。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表示,年輕世代捐血狀況不理想,血源勢必出現挑戰。

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表示,去年捐血狀況確實有點緊張,血庫供應醫院減2.3%,所幸仍是捐供平衡,捐血人都是護國菩薩,小小的台灣要拿第1名並不容易,就是因為有大大的愛心,才能造就捐血率全球第1的好成績。

侯勝茂表示,要積極讓捐血觀念向下扎根,透過提升捐血人服務,希望捐血人藉由滿意體驗,持續投入捐血,包含擴大辦理三高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等捐血者健康管理措施,將適用年齡由40歲下修至35歲,期盼能讓更多人重視健康維護,鼓勵大眾投入捐血行列。

闕宗熙指出,少子化造成捐血人減少,靠勸募「開源」不切實際,台灣捐血率已是世界最高,往上進步空間有限,此刻應該更積極討論「節流」,制定正確血液使用指引,如用量與時機。

健保署近期與相關團體多次舉行會議,預計年底公布用血評比指標,盼醫院主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