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公會上街抗議剝奪執業權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藥師公會全聯會22日發動上百人赴衛福部,抗議傳統中藥行可繼續經營中藥販售。中醫公會全聯會表示,支持衛福部同意中藥行可繼續販售中藥材。衛福部強調,販售藥材並不涉及中藥調劑,中藥商在供應藥材及民眾食補上都有其重要性,這個行業不能消失。

衛福部3月18日公告,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開放中藥或藥學相關科系畢業生修畢中藥核心課程,且實習1年以上即可登記為中藥商。藥師公會質疑,開放修幾門課就能賣藥,相關人員不需通過藥師國考,也無需接受完整專業訓練,將使藥師之專業門檻蕩然無存。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衛福部的命令是為違法者量身打造的合法化通道,摧毀政府與藥界多年來共同守護的用藥安全機制,讓中藥販售淪為「買藥像買菜」,完全無需藥師專業把關。這不只是剝奪藥的執業權,也是對全民健康的嚴重威脅。

衛福部中藥司指出,台灣地區列冊中藥商94~108年從1萬0585家降到7771家、少了26.58%,去年更只剩7478家,期間聘用藥師擔任管理人之中藥商雖逐步成長;惟全國之執業藥師僅3.97%投入中藥販賣業,無法減緩中藥商凋零之趨勢,恐影響民眾飲食文化及保健藥膳中藥材之基本需求。

衛福部表示,為延續中藥行存在之傳統價值及緩解中藥商凋零問題,同意中藥商繼續販售中藥材,且中藥從業人員僅得執行中藥材之輸入、輸出及批發,不涉及中藥調劑業務。且中藥商業務涉及供應食品、藥品使用中藥材之基原辨識、加工、儲藏等專業知能,非藥師能全程處理。

中醫公會指出,預估未來10年中藥行恐減少到不足3000家,將造成藥材之技術傳承斷層與專業人才的流失,對整體中醫藥產業的永續發展構成潛在威脅。透過衛福部本次明確規範從業人員資格,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具備大學專業背景與實務訓練人才投入,促進專業分工與技術傳承。

中醫公會認為,隨著多元專才的加入,不僅可強化中藥材的品質控管,也將為整體產業注入創新與活力,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並保障國民使用中藥的權益,促使中醫藥產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