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交委會視察高雄港旅運中心 積極推動智慧港灣與郵輪觀光發展

港務公司報告高雄港前瞻永續發展。(交通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3日考察高雄港建設情形,由交委會許召集委員智傑、李昆澤委員出席,交通部由林國顯次長率臺灣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及航政司等主管人員參加,聽取港務公司報告高雄港客貨運發展概況及未來營運展望。

港務公司說明,高雄港以「貨櫃樞紐」及「客運觀光」為發展重點,為提升國際競爭力,近年推動舊港區機能調整,將石化儲槽遷移至洲際石化儲運中心,另為拓展高雄港埠觀光,近年已完成高港水花園、大港橋、大港倉及遊艇碼頭開發,並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推動各項活動,行銷高雄水岸觀光及愛河灣遊憩亮點,以今(114)年1月辦理的吉伊卡娃冬日遊樂園為例,展出期間吸引600萬人次,創造100億元觀光產值。在貨運業務及發展智慧綠能港口方面,第七貨櫃中心113年11月全面營運,可供4艘2.4萬TEU超大型貨櫃船同時靠泊,長期最大作業能量可達650TEU/年,並建置太陽能發電儲創能設施,預計115年完成,年減碳量可達5,060公噸。

因應貨櫃船舶大型化趨勢,持續推動貨櫃碼頭區位調整,第五貨櫃中心由萬海航運擴充經營79-81號碼頭,韓新遠洋(HMM)續租76-78號碼頭,擴大航商營運基地。應用並配合能源轉型政策,協助中油公司於洲際二期南側興建天然氣接收站,預計118年供氣營運,未來將持續打造成為新能源產業基地。港務公司將持續透過擴大產業合作、智慧創新服務及建立溝通平台,擴增港區航商業者營運實力,鞏固高雄港貨櫃樞紐地位。

針對許智傑委員關切高雄港智慧港口發展,港務公司表示,將應用AI科技升級港口服務韌性,優先於高雄港推動船舶操航智慧示警及船舶影像監控,114年底前推廣至各國際商港,守護港口安全。李昆澤委員關切高雄港郵輪發展,請港務公司持續透過獎勵措施、觀光署透過國際行銷宣傳,提升高雄港郵輪人次,另因應船舶低碳燃料國際發展趨勢,請港務公司參考國際經驗,規劃港區發展空間及增設岸電設施。

為了解高雄港郵輪業務發展,交通委員會同時至高雄港旅運中心現勘,港務公司表示,高雄港是南台灣重要國際郵輪母港,今(114)年高雄港國際郵輪預報為69艘次,旅客人次預估近10.6萬人次,包含歌詩達郵輪、挪威郵輪等,預期可超越113年表現。港務公司將持續與觀光署合作,透過國際行銷及多項優惠措施方案,吸引郵輪業者靠泊高雄港,而高雄旅運中心為郵輪母港重要地標,兼具旅運、商務及親水遊憩多功能之智慧化大樓,可同時服務2艘郵輪靠泊,為提供旅客舒適便捷的通關環境,已將登船廊道延伸125公尺至18號碼頭,業於今年1月21日正式啟用,並積極推動旅運大樓招商,商業空間目前由澎坊公司及承億酒店進駐提供免稅品購物及餐飲服務,辦公大樓除港務公司進駐外,10樓已由遠傳電信公司進駐,4樓至7樓將配合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及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招商引進科技及金融相關產業進駐,帶動高雄產業競爭力。

交通部林國顯次長表示,高雄港為臺灣第一大國際商港,貨櫃裝卸量為全球前20名,因應船舶大型化及海運綠能減碳的國際趨勢,已督責港務公司持續推動各項港埠建設及積極辦理各項招商業務,並已要求港務公司應掌握國際海運發展趨勢,積極推動各項港埠智慧化工作,提升港口服務韌性,並落實港區各項減碳工作,以2030碳中和50%,2050年碳中和為目標,打造智慧、綠色、永續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