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日本仙台追尋魯迅足跡

仙台自然景觀豐富,是兼具傳統與現代的都市。
圖與文/記者楊淑芬

旅遊意外驚喜很多,往往比原來的行程更有收穫,日本仙台之行意外收穫是魯迅足跡的追尋,看到華人備受日本人尊敬並且設立紀念碑和紀念館,心中特別有感;一到日本仙台,手上拿到的旅遊簡介魯迅專篇介紹,以中文書寫,簡直是專門向華人招手,跟著簡介一一走訪旅遊仙台,並且收集魯迅身影。

仙台是台南姐妹市,位於日本東北中心點,每年七夕祭是最重要的祭典,和台南七夕藝術節也有許多交流;雖然是一座現代化都市,也有優美自然景觀,是一座保有著自然之美和傳統文化的現代都市。

日本仙台市有自然之美和傳統文化。

留學東北大學 留下深刻印痕

魯迅是許多年輕人的理想,在當年還有禁書的時代,和同學們偷偷傳閱《狂人日記》、《吶喊》,覺得刺激不已,文中流露不羈、憤怒、痛心,至今仍覺得歷歷在目,讀到他的句子「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仍然悸動;過去知道魯迅棄醫從文,後來知道他在日本東北大學念書,但是真正走訪,才知道魯迅在仙台、在東北大學都留下很深的印痕。

魯迅在1904年9月以他的原名周樹人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也就是現在東北大學醫學部的前身;東北大學創立於1907年,始創之初稱為東北帝國大學,一百多年來都是日本最好的學校之一,更酷的是1913年,批准了三名女性學生入學,是日本歷史上最初的女大學生。建校多年來東北大學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THE大學排名》、《Nigel Ward 日本大學排名》的調查裡,一直位居日本前五強,國際排名於70名左右。

東北大學片平校區的魯迅頭像。

話說當年魯迅拿了公費留學,從東京弘文學院畢業後,選了遠離東京都沒有留學生居住的仙台,他是仙台東北大學第一個中國留學生,但是只在仙台留了一年六個月,升上二年級他就決心棄醫從文,從醫學專門學校退學。

至今東北大學片平校區校園有有魯迅的頭像,還有當年他上課的階梯教室;東北大學史料館也有特別紀念館「魯迅和東北大學」,展出魯迅在東北大學的歷史文件,包括成績單、入學證明書、照片、筆記本…等等。

東北大學史料館。

他上學時間不長,據當時的同級生日後回憶說,「他是一個認真的學生,總是坐在教室的2、3排中間的位置」。魯迅和老師互動密切,後來他寫了〈藤野先生〉就是寫他的老師藤野嚴九郎,藤野在教解剖學時,評分十分嚴格,常常讓學生不及格,部分學生便把矛頭對準魯迅,指藤野洩題給魯迅,其實魯迅也是不及格,後來誤會澄清了,但是也在魯迅心頭留下不如歸去之嘆。

東北大學史料館有魯迅紀念展。

當年藤野老師每週都修正魯迅的上課筆記,不管是記載錯誤或是文法不對,藤野老師都以紅筆一一改正;1906年魯迅退學,臨走前藤野老師送給他一張寫有「惜別」的照片,魯迅掛在書桌前,常常激勵自己良心和勇氣。他在〈藤野先生〉文中寫著看著老師的照片令他「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這一段師生情也重現在太宰治《惜別》小說中,是太宰治訪談魯迅當年好友,再現魯迅和藤野的情誼。

仙台博物館魯迅之碑述生平

位於仙台城三之丸遺址的仙台市博物館。

位於仙台城三之丸遺址的仙台市博物館,左邊公園內也有魯迅半身雕像與魯迅之碑,蓄著鬍鬚的魯迅微蹙著眉頭仰頭向天,憂國憂民的神情,傳神的顯現出來。魯迅半身雕像是由魯迅出生地中國紹興市,於2001年為紀念魯迅誕辰120週年所贈送。

魯迅之碑由郭沫若所題,碑文則由時任東北大學文學部教授內田道夫撰寫「中國文豪魯迅先生自1904年秋至1906年春在仙台就學…因痛感國危,意識到拯救民主之魂方為當務之急,遂立志棄醫從文,仙台乃為其轉機之地,魯迅先生寫下了諸多告曉中國新文學的作品與評論,為紀念他青年時的留學生活,為將他偉大的形象永世流傳,敬仰他的人們特立下此碑為念」。

仙台博物館公園的魯迅之碑。

除此之外,在米袋一丁目公園有魯迅最初在仙台投宿的住所「佐藤屋」舊址,但是並不開放參觀,只留下一方石碑。

「仙台是一個市鎮,並不大;冬天冷得厲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魯迅在〈藤野先生〉文章中這麼寫著,因為閱讀魯迅,對外國的城市仙台,多了認識與感情。

仙台市博物館旁的魯迅雕像,仰天憂國憂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