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川普2.0百日 內政外交都燒火

美國以關稅對各國進行極限施壓,目前還看不到成果,但美債與通膨壓力已到了燃眉之急。圖為川普公布對等關稅清單。(路透)

李銘義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就職屆滿百日,把內政優先、移民問題及擴大就業視為當務之急;延伸到外交,除了再次上演自國際組織「退群」外,祭出新關稅戰,瓦解多邊經貿體制,讓美國與中國大陸進入全面性的戰略對抗。

川普上台後簽署許多行政命令,宣布國家能源、邊境、經濟等都進入緊急狀態,開放石化能源開採、嚴格邊境執法、驅逐非法移民,取消美國出生公民權。

川普還成立政府效率部,裁減好幾萬名聯邦公務員,裁撤或精簡教育部、國際開發署等機構,赦免四年前國會暴動被告,對懲處、起訴他的政敵進行報復,以及終止多元性別政策、只承認男女兩性等。

川普大刀闊斧清理國內戰場,加深了美國社會的兩極化,數百萬人走上街頭,並在全美各地掀起反川普示威抗議,但川普並沒改弦易轍的跡象。

 關稅極限施壓 迄今未見成果

川普強調「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延伸到外交,他退出世衛組織、巴黎氣候協定,等於不再參與全球公衛及環保事務;四月二日「解放日」更向全球祭出關稅戰,連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加拿大、墨西哥都不放過。

川普關稅戰以全球為敵,看似瘋狂,但從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提出協助美方的五種方式,可以清楚看出,美國亟欲透過與各國的一對一談判,往這些方面推進:一、接受美國關稅且不得報復;二、擴大對美國的採購;三、提高對美國軍購;四、投資美國並在美國設廠;五、直接捐款給美國財政部。

但截至目前為止,除了中國大陸對美方提高關稅反制,其他主要貿易對象如歐盟、同為印太框架的印度、澳洲,乃至於擁有最多美債的日本,以及有美軍駐守的韓國等,都未與美方達成具體談判結果。

美國以關稅對各國進行極限施壓,目前還看不到成果,但美債與通膨壓力已到了燃眉之急;此外,川普也無法調停俄烏戰爭、結束中東以巴戰火,凸顯現今的國際地緣衝突,已非美國憑一己之力就能解決。

二戰以後美國都在強調國際組織、國際規則,例如聯合國等等,但如今走上單邊主義。圖為聯合國安理會開會場景。(路透)

 大陸不跪 美國民生物資短缺

美、中(中國大陸)經貿戰全面開打,會速戰速決,或是一場長期戰略對抗呢?從中國大陸強調「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宣示,以及大陸外交部日前發布「不跪」的宣傳片看來,中方已決心和美國打一場持久戰。

其實,從川普第一任期開始,美國就對中國大陸展開貿易戰;拜登執政的四年,加碼晶片法案等科技戰,壓制大陸高科技發展;川普重返白宮,接續關稅大戰,幾乎讓美中貿易走向實質脫鉤。

美中長期戰略對抗的局勢已愈見明顯。現在,中方對原本輸美的四千億美元單訂,要尋求其他出路,但堅持「不跪」;美國馬上面臨民生物資短缺、失業增加等困境,而川普仍放不下身段,還在苦等習近平的電話。

其實,關稅戰只會造成兩敗俱傷,但後續預期會加入貨幣戰、金融戰,戰場還會擴大;美、中兩國陷入長期消耗戰,一場懦夫賽局,最後就看誰撐得久、比誰的氣長。

綜觀美國單邊主義對決中國大陸捍衛多邊主義,也是一場國際權力移轉的關鍵戰役。自二戰以後,美國都在強調國際組織、國際規則,例如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都是多邊主義、典範合作的具體呈現。

 懦夫賽局變雙贏 關鍵在川普

如今,川普是現實主義加單邊主義者,視各國皆為霸權下的附屬國;反而是中國大陸挺身捍衛世貿組織規則、強調多邊主義、倡議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曾幾何時,美、中在世界的角色已經在互換。

世界已不是美國獨霸的一超多強,而是走向美、中兩強的格局。國際權力移轉是現在進行式,至少在未來一、兩年內還會持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國家在美、中之間還很難選邊站。

美、中的懦夫賽局,能否轉變成雙贏博弈?轉捩點在川普。中國大陸一再強調,台灣是美中關係最敏感神經、是中國大陸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國若打台灣牌刺激中國大陸,效應必然超越關稅、軍火。

從川普凡事可交易、美國優先、反中政策、不介入他國戰爭等立場來看,當「台灣牌」上了美中談判桌,台灣將成為桌上的菜單、大國博弈的棋子、美中戰略交易的標的。台灣將同時承受中、美雙重壓力:

其一,當美中關係愈對抗時,賴清德加碼「反中」,台灣將成為美國馬前卒、淪為代理人戰場,台海承受更大軍事壓力。其二,若美中關係趨緩,美方將施壓要求開啟兩岸對話,台灣會被迫坐上兩岸談判桌。

賴清德加碼「反中」,台灣將成為美國馬前卒、淪為代理人戰場。(中央社)

 美國協防 台灣未獲清晰承諾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四月二十五日公布台灣民眾對美國信任度民調指出,川普重返白宮後,對於華府介入中國大陸犯台的信心調查,有百分之四十六點七的受訪台灣人認為美國「不可能」或「非常不可能」協助台灣。

台灣「疑美論」上升,除了俄烏戰爭加深台灣的悲觀情緒外,美國壓迫台積電及其供應鏈遷往美國,要求擴大對美軍購,又得不到美國協防台灣的清晰承諾,竟還對台加徵百分三十二的關稅等,都有密切關係。

美、中博弈下的台灣,賴清德的盤算,對抗美國關稅並非最重要;目前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持續「反中」,預期賴的五二0就職週年演說,國安十七項、兩岸互不隸屬、境外敵對勢力的立場不會改變;二是大罷免,設法讓民進黨取得國會多數。

其實,台灣安危的最核心議題,不在經貿、關稅,而是兩岸敵意螺旋持續相互抬升。賴清德一方面對內強力壓制在野黨,造成台灣內部動盪。

另一方面,賴清德對大陸採強硬立場,且大罷免在前,不會示弱,但卻可能引發大陸新一波對台「海峽雷霆」軍演,進而又加深台灣人民對大陸的不友善感。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