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路過一家摩鐵

■邱傑

路過一家摩鐵,位於一條不太熱鬧也沒有多少車輛通行的路上,我們是在一家速食店用過餐,為了迴轉車而進了這條並不寬敞的小小街道。

是很平凡而且顯得老舊的一家摩鐵。

摩鐵就是汽車旅館,取汽車旅館英語的諧音而稱為摩鐵。通常摩鐵的門總是從街道向內縮進二三十公尺,接待間設於中央,兩旁分設車道各一以供一進一出。接待間左右開門設窗,客人的車來了,接待員開窗或是開門出去迎接,問妥客人選擇的房型,收費後遞上房間鑰匙,並略事指引房間方向便算完成了接待任務。另一側出口的路線則提供給準備離開的客人使用,路的前方設有柵欄,要離開的客人來到接待間窗前停車,繳還鑰匙後柵欄升起而離開。

接待間內縮用意在讓客人進出時擁有較多的隱私,避免讓他們在大街道上逗留太久的尷尬,因為大多數的客人總希望快速的進門,快速的通關離去。

眼前這一家摩鐵,招牌名號依然如初開業時的浪漫,招牌卻老舊了,褪色了,車道旁狹長型的花圃雜草多過植栽,幾乎分辨不出原來種的是什麼花,什麼樹。

這使我忽然想到,摩鐵的全盛時期、繁華時期已經成為過去,這幾年來新開業的摩鐵少之又少,放眼幾乎都是和眼前一個樣子的二十年、三十年歷史的老店,現代人難道不再光臨摩鐵了?

 

 

三十幾年前我服務的報社,頂頭上級有一天下了條子,要我寫一個關於摩鐵的專題報導。當時這個行業正在蓬勃興起,街頭行走一段路往往便可看見好幾家,不但都會區到處有,鄉村甚至偏僻的農路上也有,為求專題內容深入,我當真還走訪過幾十家,除了拍其外觀,訪其從業者,還直擊其內,拍得的照片不下百張之多,時至今日,照片可以當老照片欣賞了。

摩鐵內部的形形色色一如外觀之多彩多姿,足以教人大開眼界。外行人常不解,到處都掛著休息招牌的店,難道真有那麼多疲累的人走到哪都得找一個休息的地方,內行人則往往會心一笑:進到這樣的店,只怕只會越休息越累,因為客人進來不但不能休息,可能還會分分秒秒都捨不得休息而加倍忙碌勞碌。真正想要休息的旅人或家庭客人通常在入夜之後才上門,半夜進門天亮就走,太早前來得到的答案往往只有一句:對不起,沒有空房。因為業者知道休息比過夜好賺太多,休息的客人兩三小時內就會付錢走人,房務人員快速整理,房間又可再賣下一輪,而同一個房間賣給過夜的客人,一整個晚上只能賣一回,即使過夜收費略高也是不划算。

就由於主要客源是雙雙對對開車前來尋求短時間內私密相處「休息」一下的客人,私密性成了設計建造之最重要考量,有些摩鐵宣稱他們可以和客人零接觸,客人來了從選房、付費、拿鑰匙、進房一直到房間使用完畢離去時的交還鑰匙都不會和服務人員見面,有些連車道都設計成單向單行而不會與其他客人會車。那時候時不時曾傳出有某某服務生遇到了她的校長、老師的尷尬故事,私密設計便是努力將這樣的事減到最低。從業人員上班工作無論收費的、清潔打掃的、更換備品的也總被嚴格訓練絕對避免和客人四目交集。

房間設備十分多元有趣,茶包咖啡包牙膏牙刷梳子髮夾髮束是少不了的基本款,高檔些的還有餅乾點心泡麵,越高檔電視機便越是大尺寸,有的除了臥房一台,連浴室澡缸前也設一台以便客人能一面泡澡一面看電視。澡缸務求其大,大型的按摩浴缸似乎已是必備之物,還有更驚人的是推開房間的門,發現外頭居然出現一座個人專屬的花園游泳池。

床除了求其名牌、舒適、大尺寸,還有所謂的電動按摩床、鏡床各種設計,連天花板上都有鑲上鏡子的。房間裡除了沙發、躺椅,還有造型教人匪夷所思形狀特別叫不出名也不知用法的怪怪椅子,可惜採訪時業者只報以一笑並沒有回答我的疑惑。

摩鐵業一度榮景非凡,雖然不斷有新開業的新店加入,熱門時段仍常見一房難求,據說常有客人一連跑上多家都因客滿而遭拒門外的情形,因此才有人形容開了這個行業有如添了一架印鈔機。只是好景不常,從難得再有新店開張,以及原有業者連外觀的招牌、油漆、花園都無力保養維護、住房費一降再降的現象都可見經營已大不如前了。何以客源流失?那些熱切尋找一個「休息」場所的情人愛侶們都到哪兒去了?摩鐵的盛與衰難不成會與經濟面的枯榮有所連動而印證了近年來確已景氣不佳?

看到這一家老態衰頹的摩鐵,讓我產生了許多連想,卻也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