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祥霖5日指出,台灣地區平均每6.5人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醫學研究已開發出將自體脂肪幹細胞注入膝關節,以促進軟骨細胞增生,修補軟骨缺損,恢復膝關節之活動能力之技術。
黃祥霖指出,膝關節退化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臨床上遇到一名35歲的鐵人三項愛好者,因出現膝現酸痛的現況,經檢查確認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由於膝關節軟骨已有磨損,必需要降低運動強度和頻率,以免年紀輕輕就要換人工膝關節,最後患者選用脂肪幹療法,恢復了膝關節的功能,現已可重新回到運動場上。
黃祥霖表示,錯誤的運動習慣會讓關節提早退化,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即6.5個人當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其中也包括了許多年輕人因為運動不當,造成膝蓋的損傷,又沒有即時接受正規治療,導致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最終恐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黃祥霖指出,醫學界已開發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透過取拇指大小約3至5公克皮下脂肪,或由關節鏡取得髕骨下脂肪塊,經由特殊的技術分離出脂肪幹細胞加以培養,這些細胞具有高可塑性、自我更新的能力,之後再以關節注射方式治療,進而達到修復受損的組織。
振興醫院指出,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機轉,為分泌多種抗發炎激素,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疼痛及對軟骨的破壞,並促進軟骨細胞增生,修補軟骨缺損。
黃祥霖表示,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最佳治療時機為關節輕中度退化時,若軟骨已嚴重破壞,關節空隙明顯縮小,治療效果有限,這種狀態下即使使用幹細胞再生軟骨治療,生成的新軟骨也會被立即磨損,可能還是需要考慮人工關節的置換,因此,越早介入幹細胞則膝關係修復的潛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