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新興路近新建路口旁行道樹第倫桃,目前仍可見約拳頭般大的果實掛在樹上,路過民眾可要小心不要被砸到。有園藝人員指出,第倫桃可說是「化石植物」,具學術研究價值,果實可做果醬,但因目前技術進步,大部分已不用其果實做果醬,只剩觀賞價值。
早期新興路與新建路口處,有不少棵第倫桃樹,但因道路開闢等因素,目前整個新興路只剩二棵。由於第倫桃樹果實堅硬,一般只做為庭院樹,不過它的果肉可以調製成飲料,相當特殊。
園藝人員指出,第倫桃名稱是由其屬名音譯而來,此桃非比桃,跟桃子一點關係也沒有;果為漿果,外層包著肥厚的萼片酷似桃子而得名。由於其葉與琵琶葉相似,故而有「擬琵琶」、「假枇杷」或「五椏果」等的別稱。因其為野生大象愛吃的水果,且在主要原產地,大象是第倫桃種子的重要傳播者,故一般稱作「象蘋果」。
第倫桃樹是地球上較早期植物,屬雙子葉木本植物,和薔薇同目,屬遠古時代植物。第倫桃生長速度緩慢,萼片增大後形成果實實較硬,若被平均重約一公斤的熟果掉落砸中會很痛,且成熟的果實掉落,還會散發類似瓦斯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