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件開跑 宮廟博物館認證 守護傳統工藝

宮廟博物館舉辦徵件記者會,希望讓更多廟宇珍貴的文化瑰寶,得以展現光彩。(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目前已有七間廟宇獲頒「宮廟博物館」身分,而去年開放台南市廟宇申請認證,共十三間宮廟通過初審,並參與第一階段輔導培力工作坊,更加認識自身宮廟工藝,文資處十日於天壇舉辦徵件記者會,讓更多廟宇珍貴文化瑰寶,得以展現光彩。

台南市的宮廟博物館,除自身工藝精華,也增添更多軟體設施,如天壇營造燈光、府城隍廟進行語音導覽、三寮灣東隆宮文物展示等。去年十三間宮廟通過初審並將工藝融入導覽題材,如柳營代天院有人間國寶王保原少見的大型泥塑作品、開基靈祐宮將導覽串聯工藝題材,讓民眾在廟宇神聖空間下,同時品味宗教工藝文化。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三年前開始推出宮廟博物館計畫,盤點宮廟工藝資源,發掘精緻且極具在地性工藝作品,透過輔導培力,協助參與宮廟保存、維護、活用及推廣這些重要資產。

文化局長黃雅玲指出,將協助運用將廟宇神獸導入IP形象與數位應用,讓傳統工藝轉化為可親近、可識別、可永續的文化品牌,吸引年輕世代參與,開啟文化創新的新篇章,希望各廟宇加入,成為文化保存關鍵力量,一起為台南市打造一座無牆、永續、活絡的宮廟博物館。

文資處強調,宮廟博物館認證除深化廟宇工藝保存與推廣,更是文化交流平台,歡迎各宮廟一起加入,讓信仰之餘,廟宇更能散發文化藝術光彩,詳洽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