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恐降免疫力 針灸可調氣血

對於經常失眠患者,平時可自行按摩神門穴、內關穴、太衝等安神穴位保養。(記者吳瀛洲翻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從事業務工作的32歲陳姓女子經常加班熬夜、作息不規律,長期淺眠多夢、月經不調,情緒也日漸煩躁不安。中醫師表示,失眠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身心失衡的警訊;若長期未獲改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中醫科醫師劉泰然指出,中醫稱失眠為「不寐」,多與五臟六腑的氣血失調有關。現代人常見的「壓力型失眠」,多由「肝氣鬱結」與「心神失養」所導致,肝氣鬱結者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情緒緊繃、胸悶易嘆氣,當氣血不通時容易上火,進而出現煩躁易怒、口乾舌燥等症狀;長期失眠,身體代償失調,容易演變成心神失養,表現為失眠、倦怠、記憶力減退、恍神等。

而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壓力大,許多人一躺上床就開始「腦內開會」,出現入睡困難、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或清晨過早醒來等狀況,這正是典型的壓力型失眠。

針對失眠問題,中醫會依患者的體質與症狀,選用疏肝理氣、清熱、養心安神等中藥進行個人化調理,常用藥材包括柴胡、香附、黃連、遠志與合歡皮等;平時應避免刺激性食物,中午過後則應減少攝取咖啡與濃茶。若不敢服用中藥,可透過針灸來調整氣血,日常保養可以按摩神門、內關、太衝等安神穴位,每次約5分鐘,孕婦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