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鹽夏不夜埕」登場 府北街區五感體驗「遮好呷」

第八屆「二0二五鹽夏不夜埕」夜間藝術展於鹽埕區府北公園登場,歡迎前來探索鹽埕的歷史文化。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主辦第八屆「二0二五鹽夏不夜埕」夜間藝術展,即日起至十七日於鹽埕區府北公園登場,今年以「鹽來遮好呷」為主題,策劃裝置藝術、互動演出、市集與導覽,透過味覺、視覺、聽覺與記憶交織的感官體驗,邀請市民重新品味「吃」的意義,探索鹽埕的歷史文化。

「遮好呷」在台語中意為「這麼好吃」,不僅是對美味食物的稱讚,更承載著一代代人的飲食習慣、移民記憶與文化演變。「好吃不只是味覺的感動,更是一次對生活的回望,一種與土地連結的情感記憶。」歷經一學年的社區田調與創作,今年活動主題從「人」、「神」、「飲」三個面向出發,帶領民眾從廟埕文化、家庭餐桌與街邊巷口的點滴風味中,重新思考「好吃」的定義。

展區涵蓋府北公園與其周邊街區,今年共展出十三件裝置藝術作品,由中山大學學生與在地社區協作完成;大學生與高中生的作品圍繞著策展主題創作的科技藝術作品,如「信仰404」、「鹽埕‧續」,引領民眾走入七福商場、大溝頂等空間外,也引發他們對於宗教供品、在地美味的反思。以及由在地國小孩童創作的「食埕大孩」,以童眼詮釋記憶中的家常味。

互動表演方面,邀請六組團隊分別於17日於府北公園演出。中山大學南雁國樂團結合傳統與創新,將於開幕之夜獻上《雁來遮好聽》音樂會;緊接由維克音樂帶來《經典英文歌曲之夜》,以薩克斯風與女聲演繹一九四0年代美國駐軍時期風靡鹽埕的經典金曲。

主辦單位以「酸、甜、苦、辣、鹹」為概念,將鹽埕街區、七福商場與香港商場串聯為味覺地圖,匯聚地方特色美食與個人記憶,包含翰品酒店、那吃口裡與冰滴製造所等在地店家共同參與「三杯擂台」,以茶杯、酒杯與咖啡杯為靈感,端出具創意料理與飲品,盼地帶動在地商圈振興。除主市集外,亦舉辦二手永續市集,延續物資再利用與在地互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