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小港區華山國小二十五名師生十一及十二日至阿里山進行山野教育,師生共同見證台灣高山景觀的美麗,也見到千元紙鈔上國寶鳥「帝雉」身影,瞭解林業歷史與原住民的生活智慧,留下美好的回憶。
校長王惠玲是高雄女校長登山隊的成員之一,登山經驗相當豐富;她說,學生學習不應只是侷限於課本內,希望能將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感,帶進學校的課程裡,今年藉由山野教育計畫,實現讓華山國小師生從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學習,培養面對挑戰也能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為讓學生對這次的山野教育有更深刻的體驗,學校做了很多行前教育,除了體能訓練外,還邀約具有登山經驗的家長康良瑋與石珊綺,來對學生們進行分享,引起學生對於登山活動的好奇與興趣。
師生原要挑戰海拔高度二六六三公尺,有鄒族聖山之稱的大塔山,但最後考量到道路的安全,沒有完成登頂挑戰,雖然大家認為有些可惜,但老師說攻頂不是唯一目標,此次接近大自然眺望美麗山景才是信念,也是山野教育課程精神,因為有大家的陪伴與鼓勵,未來可以繼續往目標邁進。
師生們站在小笠原觀景台,遠眺大塔山就矗立眼前,也在林下草地上靜靜追尋等待「國寶鳥」的身影,眼尖的同學很快就看到印在千元鈔票上的帝雉出現在眼前,雖然是稍縱即逝,很快又離開大家視眼,卻也令大家驚呼不已。
走在水山巨木步道,不僅有日據時期的鐵道景觀,還有數千年以上的樹冠可以欣賞,抬頭仰望伐木時期倖存的巨大檜木,師生們感覺到人類的渺小與微不足道,凸顯出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此外,在登入大塔山步道,前段是阿里山森林鐵路,能欣賞高聳的檜木林,並享受芬多精森林浴,後段路線就開始為階梯爬升較為陡,挑戰學生的體力。
現場老師也講解阿里山的林業與鐵道,表示原本是為了砍伐、運輸木材而闢建的森林鐵道,因為險峻的山林地形顯現其獨特性,現今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景觀,背後的歷史演進,從建設破壞到復育,社會課本中的內容呈現眼前,眼見為憑的經驗,是學生們無法遺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