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隆田生態園區把落葉變資源

官田大隆田生態園區裡的枯木、樹葉堆置凌亂,未來將就地堆置成為枝葉園圃,解決枯木樹葉外運的不便。(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官田區大隆田文化生態園區現正進行景觀改善第二期工程,完工後將推動森林化管理,園區裡的枯木、樹葉就地堆置枝葉園圃,藉由慢慢化為鬆軟的有機土壤,提供更佳的生態棲地,解決枯木樹葉外運的不便。

原為閒置軍營的大隆田文化生態園區,經官田區公所規劃與施工改造成森林公園,原有圍籬拆除後,內部林木全數保留並修剪,部分林下空間也鋪設菱殼碳、碎石,保留原始風貌,並重新整理林相景觀、增設原木步道、休憩座椅及樹屋,改善中央大草坪排水系統。

第二期景觀工程改善市府計劃投入一千七百萬元改善,去年十二月開工,主要改善排水、鋪面與加強景觀、步道設施及園區內植栽管理,預計七月完工。由於園區內種有逾千株樹木,枯木、樹葉堆放凌亂,完工後將採就地堆置方式處理。

官田區長洪聰發表示,枝葉園圃就是將園區內的落葉與小枝集中成堆,利用空氣、水分、土壤生物與昆蟲的天然分解作用,讓這些枯枝落葉慢慢化為鬆軟的有機土壤,稱為腐植質,過程不需翻堆,也不會產生惡臭,完全靠熱帶地區高溫高濕與豐富的節肢動物分解力量,就地回收所有枝葉。

枝葉園圃有生態棲地、土壤培育及就地回收三大功能,傳統落葉外運不但費時費力,還可能造成厭氧發酵與臭味,就地堆置直接把落葉變資源,省下清運費和掃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