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屯媽祖回鑾,迴避手持「大罷免,大成宮」信眾鑽轎,引發廣泛熱議,有人認為是媽祖對發動大罷免撕裂社會的警示,希望國泰民安和諧與共,但也有人激烈反向解讀,甚至準備「出征」白沙屯媽祖。所謂「神諭」信否由人,但是賴清德總統執政以來猛烈鬥爭在野黨,撕裂社會的程度猶勝於以往,人間的陳水扁、呂秀蓮等等綠營大老都規勸賴清德適可而止;白沙屯媽祖「神諭」時機,正巧符合當下台灣社會民心的焦慮,民進黨有必要再想想!
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在野陣營被迫進行反制,讓台灣社會陷入激烈對立,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以往的藍綠對決;加上搜索逮捕收押引起的「辦藍不辦綠」雙標質疑,社會矛盾加劇升溫。
這趟白沙屯媽祖遶境過程,神奇的大小故事不斷,神轎避開大罷免信眾的壓軸啟示,引發的社會人心蝴蝶效應,執政當局不宜輕忽,深入人心的感應程度,甚至可能遠勝前兩場的街頭遊行。大罷免造成的社會成本和難以彌補的後果,類似輿論已經夠多了,如果加上媽祖「神諭」的加乘效應,在信眾心中多少也會發酵。大罷免的結局固然難以逆料,但如果最後多以反對罷免收場,甚至民進黨立委席次還自傷,賴清德接下來的三年任期,難道還要繼續讓台灣社會在大罷免的撕裂氛圍下惡性循環?
其實大罷免不需要媽祖給神諭,稍微理性思考的民眾,都不難理解其動機與結果的惡鬥本質,相信台灣多數人心不會認同。沉默、隱性的民心反應,執政當局不應視為默許;媽祖的神諭只是臨門一腳,如果還不能有效提醒執政者,至少能給多數沉默的大眾一個啟發,各造都該正面解讀,台灣瀕臨撕裂的社會,才可望和解。
即使沒有白沙屯媽祖的「神諭」,賴清德與柯總召也應知,凡事必須拿捏分寸,賴清德應做好「全民總統」,柯總召也應停止無謂的鬧劇,率領綠委扮演好民代應有的角色,而不是主政者應聲蟲部隊。莫忘對選民的承諾,更莫忘民意如流水的經驗法則,尤其台灣選民的槓桿操作「神蹟」,應視為比「神諭」更應面對的「神旨」。
大罷免對台灣社會的傷害,不只是整體和諧瀕臨瓦解,衍生的周邊效應,更悄然蔓延。中選會主委李進勇逾越本份直指國民黨「組織性犯罪」,公正性飽受質疑;行政院官網上百分之九十六的漢人成了「其餘人口」,荒唐莫名。台灣社會因為大罷免陷入肅殺,而執政當局不僅沒有化解的作為,還從多層次進一步撕裂社會族群,持續性的惡性發展令人憂心。
呂秀蓮主張「當家應善待在野」,也許知易行難,但無論如何,大罷免都不是對待在野黨的最佳策略,尤其綁架人民情緒的政治操作,社會代價實在太高,萬一脫韁野馬拉不回,犧牲的將是台灣的未來。執政當局的核心成員,都是走過風浪與動盪的政壇老將,支撐現在成就的更是民意基礎,怎能反過來糟蹋民意的善念,只因為政治利益的執念,無視多數民心的真實期望?
白沙屯媽祖的「神諭」,對於當前台灣社會與政治氛圍的警示,只是剛好而已,為政者務必正面解讀,並思考其深層意義,真正以蒼生為念,回歸政治服務人民的義務,收起大罷免的肅殺旗幟,朝野共同面對嚴峻的全球局勢,致力緩解台海危機,也許這才是媽祖真實的「神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