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龍
在歲月長河中,文字猶如璀璨繁星,點綴著時光的蒼穹。讀書,便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它引領我穿梭於古今中外的智慧殿堂。有作家曾深情寫道:「閱讀雖無法延展人生的長度,卻能極大地拓寬其寬度。」此話如清風拂面,於心底激起層層漣漪,引我深思讀書的真諦與價值。
書海無垠,好書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熠熠生輝。然而,若盲目涉獵,不加選擇,便如迷失於花海,雖美卻易使人倦怠,讀書的熱情也會在漫無目的的翻閱中逐漸冷卻。故而,讀書之要,在於甄選,彷彿於萬花叢中尋覓那一抹最動人心魄的色彩。
回望歷史,清代學者陸世儀在《思辨錄》中早有警示:「讀書須識貨,才不白費工夫。」一本好書,翻開扉頁,便如同推開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讀詩歌,彷彿與古代雅士共赴詩酒之會,聆聽古韻悠揚;品散文,猶如與智者並肩漫步於曠野,沐浴啟迪心靈的清風;閱小說,則如同置身於光怪陸離的奇幻世界,品味百態人生。這份體驗,如同品茗之甘醇、沐春風之和煦、嘗蜜糖之甜美,讓人沉醉於文字的綺麗夢境。
猶記得,初次邂逅《世界名人與讀書》一書,如獲知音,我日夜捧讀,愛不釋手。書中那些名人的讀書軼事,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顛覆了我的認知。那些靈動的詞句,如同精靈般落入心田,播下了求知的種子,讓我的思緒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憶及童年,家境貧寒,讀書資源匱乏,幾本薄薄的雜誌和圖書便成了我心靈的綠洲。每當課業之餘,我便沉浸於書海之中,彷彿與世隔絕,忘卻了塵世的喧囂與憂愁,體悟到了豁達與寧靜的心境。
掩卷沉思,培根的名言在耳畔迴響:「有的書只需淺嘗輒止,知其梗概即可;而有的經典之作,則需反復研讀,方能領略其精髓。」曾幾何時,我讀書無章可循,收穫甚微。後來,我學會了根據自身需求與興趣選書而讀,結果事半功倍。書籍浩如煙海,有的典籍厚重,有的文章冗長,一味精讀或流覽皆非上策,易使人失去興趣。正如黃炎培所言:「讀書不得法,讀如未讀。」
書籍,是滋養心靈的精神食糧。面對新書,我習慣先讀序言、覽目錄、翻篇章,以大致瞭解其內容與結構。而後,根據其價值決定是淺讀還是深讀。淺讀,如同漫步於花園之中,捕捉大意即可;深讀,則如同探尋寶藏,需細細品味,深入研讀,直至從書中獲得深刻的啟示與感悟。
無論是淺讀《名人傳》感受偉人的力量,還是深讀《人生》領悟人生的哲理,都是為了汲取精華,摒棄糟粕。主動讀書、珍惜時間、根據書的特性選擇閱讀方法,這便是與智者交談的奧秘所在。好書如同指南針,引領我們走向光明;文字如同星辰,照亮我們思索的道路。
毛姆曾將閱讀比作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而經典書籍則是這避難所中的「聖殿」。我鍾情於勵志經典,從《人性的弱點》中洞悉人際關係的奧秘。身為教師,我更會精心挑選教育類書籍,如《一盞一盞的燈》照亮學生的前行之路,還有《愛的教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海底兩萬裡》、《駱駝祥子》等名著,它們不僅豐富了我的教學內容,更助我引導學生探索人性的深度與時代的奧義。
書,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選擇好書,再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不僅能夠獲取知識、愉悅精神、啟迪人生、享受快樂,更能讓我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