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長輩在退休後可能因為較無人生目標等因素,即便參加活動,還是會覺得心裡「空空的」。衛福部將挹注新台幣300萬元推動創新課程講師培力計畫,將培訓120名講師,可望每週服務1.8萬名長者,盼帶領長輩探索心靈、建構生命藍圖。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代理署長周道君16日表示,現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課程多半偏重健康促進或衛教常識;然而,隨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國民平均年齡越來越高,有些長輩可能因為空巢、較無人生目標等,就算參加據點活動,還是會覺得心裡「空空的」,沒有踏實感,甚至感到不安定。
為此,社家署挹注300萬元經費,宣布啟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創新課程講師培力計畫」。其中涵蓋12個面向,鼓勵長輩以健康的態度,面對老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疾病與憂鬱,並引導長輩提早準備,積極迎接晚年生活,建構屬於自己的生命藍圖,促進身心靈整合與生活品質提升。
周道君說明,課程中包括有偏向懷舊、回憶、園藝、音樂等內容,幫助長輩們在活動中找到原來心裡面比較熟悉,或是感到心靈滿足的事物,促進全人健康、實現自我,「熟齡」更要「熟靈」。
他指出,今年底前預計培訓120名種子講師,這批生力軍完訓後將深入據點開課宣講,提升據點的功能,增加服務廣度;若用1名講師每週可出現在至少5個據點、每個據點約30名長者簡單推估,120名講師每週約可服務1.8萬名長者,評估涵蓋率應該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