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關廟鳳梨遠近馳名,目前正值產季,市場搶手,不過植株採收後,會有莖、根、葉等田間殘餘物的處理問題,市政府與業者合作,讓農廢再生利用,可製出纖維、貓砂,甚至將外銷日本,供應和牛最愛的飼料,品項多樣,堪稱化腐朽為神奇,十九日發表成果。
鳳梨廢棄物的再生實踐計畫,由市政府與晉億實業合作推動,在關廟區公所、農會協助下,製程中全部的機具設備都進駐關廟青果市場,已經展開運作。市府也宣布,關廟是鳳梨廢棄物再生實踐的回收示範區,成果發表會上也邀請配合該模式的農民現身說法,他強調對於成本的降低,確實有顯著效益。
晉億實業副總經理廖竟宏說明,市長黃偉哲到場了解推動成果,並參觀全套製程,從植株最初的處理,到清洗、去頭尾,以及切片、乾燥,甚至萃取纖維等,現場還有貓砂、飼料,加上衣服、帽子等相關成品的展示。
黃偉哲指出,鳳梨是台南最具代表性的果品之一,收成後的根、莖、葉,還有農膜(PE塑膠)等廢棄物,對於環保是重要考驗,晉億實業引進最新技術回收、再生,協助解決處理上的難題。黃偉哲認為,該鳳梨殘餘物的再生利用模式,不僅可減少使用農藥,還大幅縮短田間靜置期,降低成本、提高生產,也有助於穩定價格,一舉數得;市府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為地球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晉億實業去年度試營運,已回收十五公頃面積的鳳梨根、莖、葉,推出了酵素、貓砂,以及利用纖維再製成的衣服、帽子、地墊等,還有將出口日本的飼料,促進循環經濟。今年規劃擴大到六十公頃、明年再增加到八十公頃,並逐步推廣至台南其他鳳梨主要產區,持續永續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