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萍珊攝)
西港區圖書館長蔡采真積極推廣閱讀,也投入寫書行列,參與社區營造計畫同時,以自己所見、所聞陸續發表6本書,從社區發現的老故事、耆老收藏的老照片,都成為書中最動人的內容,樸實中見真情。
55歲的蔡采真公職生涯有32年都在西港區公所服務,從基層的民政課員開始做起,曾任人文、行政課長,秘書等職務,直到112年5月接任圖書館長。因為是西港在地人,對土地有感情,蔡采真自101年起投入社區營造計畫,只是社造成果要用甚麼方式呈現?思來想去以文字儲存更加有意義。
第一本《美味故事》以18名耆老為主,蔡采真與同事花費1年時間收集資料,寫出耆老們記憶中的美味,原來不是大魚大肉,而是逃難時飯糰中放了一個梅子,令人永生難忘。
隨後又有《遇見》、《老西港商號》、《胡麻ㄟ心情故事》、《100個微笑的臉》、《大家鬥陣來唱牛犁歌》發表。蔡采真說,先前幾本都與在地產業、人有關,113年寫的牛犁歌陣主要紀錄東竹林保安宮的牛犁歌,為能完整呈現藝陣,自己還會跟著出陣,學習牛犁歌等。
大專念的是化工系,與日後從事公務、寫書毫無相干,蔡采真表示,從沒想過寫書,還好學的是理科,有助邏輯思考、建構大綱,有時靈感一來振筆疾書,2到3天就可完成規畫的章節。

(記者盧萍珊攝)
從出書到現在已過了13年,蔡采真感嘆當年的耆老逐漸凋零,還好用文字記錄了西港及產業發展。在訪談長輩過程中,起初並不順利,老人家不願受訪,推說沒念書沒啥可分享,但深話匣子打開後還會主動補充說明,還好有耆老的幫忙,留下西港輝煌過去的紀錄。
蔡采真接任圖書館長後,與在地商家合作推出「來西港呷好覓、讀好冊」,吸引民眾踴躍參加,借書集點可享商家優惠,不僅打響商家知名度、提升借閱率、讀者也能看好書、享好康,成功行銷西港,帶動閱讀人潮。
(記者盧萍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