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0歲李先生是軟體工程師,工作壓力大、工時長,加上長期晚睡、生活作息不規律,日前清晨起床時,突然發現自己右側臉部僵硬、無法閉眼、嘴角歪斜,說話漏風甚至喝水會從嘴角流出,驚慌以為是中風,就醫確診「貝爾氏麻痹症」,求助中醫以針灸治療,不到3週症狀已明顯改善,幾乎恢復原本表情。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周金江表示,顏面神經麻痺依病灶所在位置可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的就是「貝爾氏麻痺」,好發年齡層集中在30-45歲,男女皆可能發生,目前仍無明確病因,但研究指出與病毒感染、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或寒冷刺激等因素相關,特別是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免疫力下降者更容易中鏢,屬於急性發作型疾病。
他說,貝爾氏麻痹症患者常在短時間內發現整側臉部表情失控,臨床上也常見患者訴說耳朵周圍疼痛、聽覺過敏或味覺改變。相對地,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則是大腦內神經受損所致,常見於中風、腦腫瘤或顱內出血等中樞病變。
中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痺屬於「口眼歪斜」、「面癱」,病因多與「風邪侵襲」有關,尤其風寒或風濕之邪乘虛而入阻滯經絡,致面部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從而造成神經功能失常。另一方面,也有與肝腎虧虛、肝風內動、氣血不足、情志不調等內因相關的辨證分型。
周金江說,針灸治療原理是透過針刺特定穴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神經修復;常用穴位包括陽白、四白、地倉、頰車、風池等。
針灸治療建議每週至少2-3次,視病情輕重,並持續至少1個月,大多數患者可在2週內看到顯著改善,甚至完全康復。除了積極治療外,日常生活自我照護與養生觀念同樣重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睡眠充足,平時勿過度疲勞,注意精神舒壓。維持良好的免疫力與生活習慣,可預防疾病復發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