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那麼舊,那樣新

■莊俊商

時光的流轉讓一切都變得有些模糊,但那些曾經的舊事物,依舊保持著它們獨特的韻味。每當我漫步在那些古老的小街巷,或者在家中翻閱一些泛黃的老照片、舊書時,心中總是湧起一股說不清的感動。它們彷彿是一段段時光的縮影,藏著過往的溫暖與深刻,也引發了我對生活的思考與感悟。歲月讓這些「舊」物品、舊建築、舊故事經歷了風霜,變得更加厚重、更加生動。它們在傳承中煥發出新的魅力,彷彿在告訴我們——那麼舊,那樣新。

在我的家鄉,有一條古老的街道。街道兩旁是低矮的老屋,青磚灰瓦,門前栽著幾株低矮的樹,歲月在這些建築的牆壁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每當我走過那條街道,便總會想起小時候在這裡追逐打鬧的情景。那時的街道,似乎永遠是那麼寧靜,彷彿時間在這裡靜止。可如今,隨著城市的擴張與現代化的步伐,許多原本破舊的房屋開始被翻修或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高樓大廈。然而,舊街道的魅力並沒有因此消失,相反,它通過新的改造,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命。

當年那條看似平凡的街道,重新煥發了生機。許多老房子被精心修繕,保持著原有的風貌,同時融入了現代化的元素。街道兩側的石板路被重新鋪設,燈光也更加溫暖柔和。儘管建築風格有了改變,但那種古老的韻味依然保留著。走在其中,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一邊是現代的繁華,一邊是過去的寧靜與質樸。那種古老與現代交織的氣息,帶給我一種別樣的感動。曾經的「舊」,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賦予了這片土地新的活力。

對於我而言,那些舊物件同樣也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我的書架上,依然擺放著一些父母年輕時留下來的舊書和手工製作的小物件。每次拿起那本破舊的書,翻開泛黃的頁角,彷彿能聽見父親那時讀書的聲音。儘管紙張已不再潔白,書頁上也彌漫著歲月的痕跡,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依然清晰可見,那些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智慧與情感,歷經歲月洗禮,愈加深刻。

有時,我會拿起父親那只陳舊的木匠工具,靜靜地端詳。它的表面已經被磨得光滑,透著一種歲月的沉澱感。儘管這工具早已不再常用,但它卻彷彿代表著父親曾經的青春與奮鬥。那些舊物件,曾在某個時刻為我們帶來過無數的溫暖與歡樂,如今它們依然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它們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卻始終保持著獨特的魅力,彷彿一段段無聲的故事,在每一件物品中悄悄流淌。

而那些久遠的舊故事,也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寶貴財富。年少時,奶奶常常會給我講述她年輕時的故事。她說,在她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簡單卻充滿溫情。雖然沒有今天的高樓大廈,也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但人們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鄰里之間總是互相幫助。每當我聽到這些故事,彷彿能穿越時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情感與精神。

這些舊故事,雖然看似陳舊,但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卻具有不同尋常的價值。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似乎越來越忘記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那些看似簡單的日常生活方式,反而顯得彌足珍貴。舊故事所傳遞的智慧與人情,讓我深刻認識到,現代化進程中的一些東西或許值得我們珍惜與保留。

那麼舊,那樣新。這句話,或許正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啟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舊的事物總能以某種方式煥發新的生命,它們在被重新審視與改造的過程中,賦予我們新的視角與思考。無論是老建築、舊物件,還是曾經的故事,它們都在講述著一個關於傳承與創新的故事。它們讓我們在追逐未來的腳步時,也不忘回望曾經的風景,汲取過去的智慧,為當下的生活注入新的力量。

在我看來,生活中的「舊」與「新」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懷抱對「舊」的尊重與傳承,便能賦予我們的生活更多的厚重與深度。而那些曾經的舊事物,恰恰能在新時期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與啟發。

所以,每一次走過舊街道,每一次翻閱那本舊書,每一次聽到那些舊故事時,我都能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力量。這種力量,或許正是時光賦予我們的,既舊,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