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醫院個別總額在台北區上路將滿1季。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14日說,評估可能被輕微斷頭,但「馬照跑、舞照跳」營運沒問題。且今年北榮外科、婦產、急診住院醫師都成功收滿。
「台北市醫師公會100週年系列活動─百年風華‧傳承永續系列講座」在北榮舉行,陳威明演講「唯變不變—台北榮總的領導與創新」,為系列講座拉開序幕。
健保總額是匡列預算金額,醫療給付申報論點數計算,服務爆量點值會稀釋。健保署今年推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又被稱為個別醫院總額或小總額,每家醫院年度健保點數預設上限,超過上限健保就打折或不給付,即「斷頭」。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陸續實施,陳威明指出,雖然小總額政策有其問題,但是也有望助減少健保資源浪費;其中,台北區4月上路以來,北榮每天的急診室監測顯示,沒有出現「人球」狀況,顯示雙北眾醫學中心團結一心,「這是非常開心的事」。
陳威明表示,北榮自2年多前、在小總額制上路前陸續關閉多數夜診,以免醫護人員過累、患者回家危險。目前小總額上路首季,初步評估可能會被扣一些,但是過去是用「攤扣」的方式,現在則是輕微的斷頭,認為可以正常營運、沒有問題,「馬照跑、舞照跳」,北榮沒有為此改變任何政策。
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提醒,就醫應該建立區域聯防、分級分流概念,以近期的COVID-19與流感疫情為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輕症,90%民眾可以留在基層診所就醫,對患者與家屬也較方便。呼籲民眾建立家庭醫師概念,避免一直跑大醫院。
對於急診與神經內科醫療人力問題,陳威明表示,北榮是國家級醫學中心,應該要集中做急重難症,不是來治療感冒的,因此「不同工不同酬」是一定要做的。
陳威明指出,今年北榮的外科、婦產科、急診住院醫師全部收滿,甚至還有人排隊。他認為,要以合理的薪資、加班費、底薪和獎勵金,讓醫療人員感受到被尊重、勞累有被看見、醫院是關心他們的,才能把年輕人的熱情喚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