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 失智風險增5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血糖過高恐引發多種健康風險。許多民眾認為即便血糖偏高,若尚未確診糖尿病可不用太在意;但醫師提醒「這是錯的」,光是處在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就比正常者高出逾5成。

執業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糖尿病是重要的腦血管風險因子,高血糖對大腦的傷害主要來自2大機制,分別是血管路徑、神經元路徑。

高血糖會直接或透過高血壓等方式損害腦血管,導致白質病變與血管性失智症。慢性高血糖也可能傷害腦神經細胞,加速神經退化,影響記憶與學習能力。

魏士航指出,「這2條路徑可能同時作用、相互影響,讓大腦逐步退化」。尤須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常合併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心血管風險因子,進一步加劇大腦損傷。

不少民眾對糖尿病前期缺乏警覺,誤以為只是血糖偏高,稍加控制飲食就能自然恢復,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魏士航以一篇刊登於《糖尿病、肥胖與代謝》期刊研究,說明血糖升高嚴重性。

這項研究分析英國生物樣本庫近45萬名40~69歲受試者數據,發現糖尿病前期者(糖化血色素介在42~小於48mmol/mol)的血管性失智症風險,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

結果顯示,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在符號配對測驗中,反應速度比血糖正常者慢了約1%。差距看似微小,但顯示在高血糖狀態下,大腦處理資訊效率正在下降,也意味血糖對於認知功能的影響,很可能在尚未確診糖尿病前就已經開始發生。

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大腦結構出現異常。被視為腦血管病變或老化早期指標的「白質高訊號(WMH)」比血糖正常者多出3%,顯示腦部小血管可能已受損。負責記憶與學習的「海馬體」也出現體積縮小現象,這種變化常見於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

魏士航表示,上述研究皆證實高血糖會對腦部造成實質性的損害,而非單純的老化現象;研究也指出,糖尿病前期患者未來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會較血糖正常者增加42%,與已確診糖尿病者差異不大。

研究結果顯示,高血糖帶來的風險在糖尿病確診前就已悄然累積。魏士航提醒,切勿輕忽血糖異常狀況,避免錯過逆轉糖尿病前期的黃金時期,建議發現血糖偏高時主動諮詢醫師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