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許多大腸癌病友在治療結束後,常會認為「應該好好休息,運動不適合自己」。最新的臨床研究指出,規律運動不只是恢復體力,更是降低癌症復發與延長壽命的重要關鍵。
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明劭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根據加拿大癌症研究團隊發表的CHALLENGE臨床試驗,針對近900位接受手術及化療後的大腸癌康復者,進行為期3年的追蹤。結果顯示,每週參與結構化運動(包含有氧與肌力訓練)者,其5年內「無病存活率」達80.3%,相比僅接受健康建議者的73.9%,復發與死亡風險降低達28%。更驚人的是,8年整體存活率,運動組高達90.3%,遠高於對照組的83.2%,死亡風險降低37%。
蔡明劭指出,有些患者擔心運動會造成身體負擔。研究顯示,運動組的肌肉或骨骼不適比例稍高(18.5%、11.5%),但大多為輕微痠痛,不僅風險可控,遠低於癌症復發的危險。
蔡明劭提醒病友,「抗癌不是治療結束後就結束了,而是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不要因害怕而放棄運動,建議從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開始,例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再逐步加入肌力訓練。強調別把運動當負擔,運動是生命中的助力。抗癌不只有藥物,呼籲為自己動起來,讓每一滴汗水都化為健康的守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