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全台約2%人口被診斷為心房顫動患者,而80歲以上高齡族群間的發生率更高達近10%。最新的脈衝場消融術(PFA)可以快速、準確的消融目標區域,手術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也減少27%復發風險。
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41家醫院舉辦心律不整衛教活動,5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心臟內科主任謝仁哲、醫師陳威佐透過宣導呼籲民眾注重心房顫動。
陳威佐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若合併慢性病,風險更高。心房顫動的治療有3大重點,包括中風預防,透過抗凝血藥物降低血栓風險;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減少併發症;症狀治療,目標是維持正常心律,避免反覆發作,這時可視病情選擇使用藥物控制,或進一步接受「心導管消融術」進行節律調整。
陳威佐表示,心導管消融術分為射頻導管電燒(RFCA)、冷凍低溫消融(CBA)術式,可阻斷心房內異常放電路徑。去年衛福部核准通過的PFA,花蓮慈院也在今年引進。
陳威佐表示,PFA利用極短時間釋放高壓電脈衝,選擇性電溶異常心肌細胞,不僅不會傷及周邊包含食道、神經及肺靜脈等組織;且一次放電即可完成環形區域消融,不像射頻電燒需逐點操作,可以快速、準確的消融目標區域,也可以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時間縮短至1小時左右,減少病人所承受的麻醉時間和術後恢復期,也減少27%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