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您是否注意到家中長輩日漸消瘦、精神不濟,甚至感冒頻繁?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蔡明劼透過臉書提醒,這可能不是單純老化,而是「老年營養不良」,是一種潛藏的健康危機。
根據研究,全球老年人營養不良盛行率約18.6%,其中非洲最高、美洲次之。國內也有數據顯示,42%的長者熱量攝取不足,鈣、維生素D、鋅、鎂等營養素普遍缺乏。
蔡明劼指出,營養不良對長者健康的威脅可說是全方位的「連環爆」:
1.免疫力下降,感染風險增加:營養缺乏削弱免疫系統,使長者容易感染肺炎或泌尿道感染,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2.肌少骨弱,行動困難:蛋白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導致肌肉萎縮與骨質疏鬆,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
3.傷口癒合慢,小病變大病:缺乏蛋白質、鋅、維生素C等會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引發慢性潰瘍與感染。
4.精神不振,認知功能亮紅燈:維生素B群與葉酸缺乏會導致貧血、疲勞,甚至影響記憶與專注力。
5.慢性病惡化,死亡率升高:對糖尿病、高血壓、腎病患者而言,營養不良讓病情惡化,併發症與死亡風險升高。
如何對抗營養不良?蔡醫師強調「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3原則:
1.吃得下:改善口腔健康與飲食環境,食物可切碎、煮軟,少量多餐並增加用餐氣氛,鼓勵家人共餐。
2.吃得夠:60公斤的長者每日需攝取至少1500大卡熱量與72克蛋白質,建議多攝取蛋、豆漿、乳品等優質蛋白。
3.吃得對:重視鈣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強化骨骼;維生素B群、葉酸則有助於提升體力與認知功能。必要時可在專業評估下補充營養品。
營養不良不是單一問題,而是涉及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多重挑戰。早期發現、及早介入,加上家庭與社區資源支持,是守護長者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