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作技術保存者 許漢珍辭世

 

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五日辭世,圖為其講解斗拱搭接方式。 (成功大學建築系徐明福教授研究室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人間國寶、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藝師許漢珍五日辭世,享耆壽九十七歲,文化部長李遠和台南市長黃偉哲聞訊深表哀悼及不捨。文化部、台南市文資處表示,許漢珍長期致力傳統大木作技術及廟宇空間木作結網技術傳承,技術精湛,堪稱當代大木作匠師翹楚,離世是台灣傳統建築界無可彌補損失,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許漢珍一九二九年生,業界尊稱「漢珍司」,師承其父許銅爐,十七歲入行,為家族中唯一傳承到漢式傳統大木作主持司阜必備的設計、畫稿、落篙、放樣、現場指揮調度等技術者,為家族「落篙」唯一傳人,為台灣少數漢式寺廟建築大木作主持司阜。

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五日辭世,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記者林雪娟攝)

許漢珍長年投注廟宇工作,擅長疊斗式大木架棟設計、木作結網技藝,參與建造、修復約七十餘座廟宇,巧妙融合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技術與傳統大木作技術,第一座廟宇工程為西羅殿,透過結合鋼筋的堅固耐震,唯妙唯肖彷大木架棟樣貌,其學習與執業歷程,為台灣寺廟建築史寫下重要篇章。他也是台南市唯一具有雙項傳統工藝「大木作」及「結網」保存者身份,終身奉獻傳統工藝推廣與傳承,不藏私開辦系統化傳習課程,作育英才無數。

許漢珍並自學「蜘蛛結網」技藝,進一步維持傳統廟宇意象,「結網」又稱「藻井」,中國傳統建築特有天花板結構和頂部裝飾手法,層層疊疊,深邃如井,複雜豐富,精巧華麗表現,一時蔚為風氣。

大師薪火相傳,歷年來開設多項傳習課程並建立台灣大木作技術重要基礎資料。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並獲得台南市卓越市民、第五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