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97歲賴家礽 寫字當練功

賴家礽老師和他的字。(記者楊淑芬攝)

每週四上午,竹溪里活動中心的二樓教室,偶有低聲交談,更多的是沙沙的筆墨交錯聲,一群愛好書法的退休人士,在筆硯相親的交流中,成為學習的良伴。

端坐教室前面的是97歲的賴家礽老師,也是學生口中的賴老師。

賴老師曾在中華日報主跑文教、社會路線,也曾擔任編輯,是報社的前輩。目前應YWCA關懷據點邀聘擔任書法班指導老師,將屆百齡的他每日清晨早起習字,「寫字就是練功」,他說讓身心靈透過研墨伏筆與自己對話,靜心凝神摒棄雜念,於喧囂中覓得一方安然自在,也為一整天的行程儲備精氣神。

每日研墨伏筆與自己對話,在喧囂中覓得一方安然自在。(記者楊淑芬攝)

他生於1928年,現為壯族自治區的廣西省北流縣,一家20多人四代同堂,祖父雖為清末秀才,但是生活仍感清苦,賴家礽自小聰穎,全靠家祠自學,本以為一生走不出大山,不料隨著時代年輪演進,戰後動盪之際,一張台灣軍校招生海報改寫後半生。就這樣半緣受騙半緣從,身無分文僅帶著初中畢業證書的少年郎,懷抱壯志搭上輪船一路輾轉到了台灣。落地後才發覺原來的從軍壯志竟是南柯一夢,夜半夢回故里,想起臨別一瞥母親彎腰下田的背影,深烙著大時代女性堅韌的隱忍,總會讓他潰堤淚濕沾襟。個頭矮小的他經不住操練的打罵磨難,看不慣軍閥貪贓枉法的醜惡嘴臉,鋌而走險與同鄉結夥逃脫,之後歷經台傭、看護兵、森林防火工…,一路顛沛流離,常感前進無路,後退無門,曾經湧起了結殘生的念頭。

幸得命運眷顧總有貴人相助,在擔任台南機場供應大隊看護兵時被提拔兼任文書士官,得以利用公餘時間夜讀,拂曉晨起到無人的停機坪放聲誦讀英語、古文,後投考成大附工、台南一中補校,半工半讀勉力完成高中學業。並且越挫越勇,在第三次聯考攻進私立世界新聞專科「編輯採訪組」就讀,畢業後服務於中華日報社,之後轉換跑道開啟粉筆生涯,服務多所學校,取得高師大夜間部學位,通過公務員特考及格、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進修。直到1999年屆齡退休,「世事漫如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碌碌一生終於可以慢下腳步,重拾書畫愛好,拜師學藝,各具風華的篆隸行楷,在他手上如行雲流水、有詩之雅韻、畫之靈秀、舞之輕盈、歌之悠揚,不只是探尋文化精髓,更是錘鍊洞察之眼。從字的架構、篇幅佈局,到墨色深淺、筆勢緩急,筆耕不輟鍛鍊秉性,終至筆力千鈞;審美的眼力深藏不露卻在在皆是。

令人欣羨的是,賴老師注重養生,「健保卡幾乎沒有用」,他作息正常,不吃藥,不外食,藉習字畫練功,每天騎機車準時到據點參加課程,自律的生活成就了淡泊沉穩的氣質,教書法也教人生,悠遊在一方筆墨之間,書寫賴老師的人生卷軸。

(記者楊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