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河
有人說,如果人生需要一位導師,那一定是蘇軾。「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2025年除夕之夜,我閑來無事,就又專心致志地捧讀起案頭這本由肖仁福著、有團結出版社於2020年3月出版的《蘇東坡傳》一書,在字裡行間探尋蘇東坡的人生之旅,從中認識到了一位「愛」與「樂」的蘇東坡。我讀著讀著,便覺得心頭豁然開朗。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進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
高山仰止,仰望東坡。蘇東坡學識淵博,善書詩詞文章,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還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蘇東坡一生勤於創作,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為世人留下了3000多首詩詞,4000多篇知性文章以及無數高雅書貼和繪畫。他的詩詞文章裡所表現出的豪邁氣象和優美情致,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當時傾倒世人,被奉為天下文宗,死後彪炳後世。他用畢生才華結晶而成的作品集,毫無疑問,是古典文化寶藏中一塊璀璨的瑰寶。
蘇東坡的詩詞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等手法,獨具風格。品讀蘇東坡詩詞,可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讀出他的人生況味,給我們的人生注入精神力量。他的詩詞既有「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的窮哭絕望,又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躊躇滿志;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奔放,又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豁達;既有「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的超凡脫俗,又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的人間煙火;既有「小軒窗,正梳妝」的夫妻恩愛,又有「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的兄友弟恭;既有「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的鄉鄰友好,又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在灑脫;既有「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翦柔柯」的細膩溫情,又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是因為在品讀他的詩詞的時候,能從中尋到自己的影子,並與之產生情感共鳴。正如肖仁福在《蘇東坡傳》這本書的結篇中所言:「東坡沒走,靈魂不滅,精神永存……只要打開這些作品,東坡就會燦然顯現,與你會心而笑。」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蘇東坡關注民生,滅蝗、抗洪、辦教育、救孤兒,力之所及,躬身踐行。蘇東坡一生築過三條長堤,分別在杭州、潁州和惠州,尤以杭州蘇堤聞名。北宋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此時的西湖,葑草瘋長,亟須疏浚治理。此事涉及水利,攸關民生,蘇東坡十分重視,先後向朝廷上奏《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和《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請求開浚西湖。得到朝廷批准後,他立即親臨工地,發動數萬民工挖淤泥、除葑草。在施工過程中,挖出大量淤泥,無處堆放。對此,蘇東坡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個圓滿解決方案,就是用淤泥築一條橫穿西湖南北的長堤,這樣,不僅能夠就地處理掉這些淤泥,而且還能夠便利百姓出行,可謂一舉兩得。為了避免葑草再次滋生,他又想出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將岸邊的湖面租給當地百姓種植菱角。由此,疏浚西湖不僅完美解決了水利、民生、生態問題,而且造就了「蘇堤春曉」「三潭印月」等西湖美景。堤上修有六座橋,分別取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蘇東坡為西湖留下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等許多美好詩句。在9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夠受益和遊覽蘇堤,心中始終銘記著這些美好的詩句。
心有大愛,大愛無疆。蘇東坡的內心處處充滿著愛。東坡愛父母、愛兄弟,愛妻兒,愛親友,愛百姓,愛君國,愛古聖,愛今賢,愛儒教,愛道釋,愛山川,愛河流,愛花木,愛蟲鳥,愛詩文,愛筆墨,愛酒肉,愛美食,基至包括欲置其於死地的政敵。肖仁福在《蘇東坡傳》這本書的封底歸結道:「東坡苦難一生,卻過得比誰都快樂和幸福,就是他懂愛會愛。東坡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最高智慧在愛。」
遊於物外,無所而不樂。蘇東坡人生中三分之一時間,都在被貶、流放的路上。他的足跡遍佈大半個國土,去過90座城市。他的一生雖然宦海沉浮,幾經貶黜,命途多舛,但是他卻從未放棄對生命的歡歌。烏臺詩案後,九死一生的他被貶黃州。窮到吃不起飯的他開荒種地,並將開荒種的50畝荒地,取名為「東坡」。「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多少人心中濃濃的鄉愁。在這裡,他與農民、漁父、樵夫、商販等談天說笑。據統計:蘇東坡一生入獄、被貶、又被貶……在放逐中度過十餘年,他的3000餘首詩詞中,有344首帶有「笑」字,占比11%。恰如肖仁福在《蘇東坡傳》中所說:「東坡是快樂的,無論得失,無論榮辱,無論浮沉,無論饑飽,無論冷暖,無論苦甘,無論酸辣,無論夢覺,無論醉醒,甚至無論生死,可謂無所而不樂。」
追溯蘇東坡的人生軌跡,不禁讓我感慨萬千。他的人生故事,承載著多麼深厚的情懷啊!這種情懷被記錄在文字裡,鐫刻在石碑上,成為連接我們的情感紐帶。有了這種情感紐帶,我們的社會風尚就有協商互讓的和諧基礎,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有取之不竭的根脈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