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傷害風險時數增 偷走戶外童年

綠色和平15日舉辦「被高溫偷走的童年:氣候變遷對兒童夏季戶外活動影響分析」研究報告發表記者會,指出2023年雙北等8縣市夏天的熱傷害風險時數共約780小時,2100年更上看1193小時,影響兒少戶外活動。(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夏季天氣炎熱,環保團體綠色15日指出,據調查,2023年雙北等8縣市夏天的熱傷害風險時數共約780小時,2100年更上看1193小時,影響兒少戶外活動。環境部表示,正思考如何運用自然方式、環境去改善降溫,後續擬規畫指引,供各地方參考。

綠色和平15日舉辦「被高溫偷走的童年:氣候變遷對兒童夏季戶外活動影響分析」研究報告發表記者會。

綠色和平引用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將每小時WBGT指數超過29度定義為「熱傷害風險時數」,進一步觀察雙北、桃園、新竹縣市、台中、台南及高雄等8縣市,每年夏季平均的「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213小時,2023年的夏天更是達到總共780小時。

綠色和平研究進一步推估,若不積極減碳、在全球升溫攝氏4度的狀況下,至2100年間,「熱傷害風險時數」將從780小時增加到1193小時,超過半個夏天都暴露在熱傷害風險中。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秀娟表示,去年5月在新莊頭前公園測遊戲場熱傷害,各式各樣的舖面如樹皮、木屑等自然鬆散鋪面,及樹蔭處皆有助降溫。呼籲衛福部及地方政府的遊戲場主管機關應擬定兒童遊戲場降溫散熱的具體計畫,制定遮蔭比率。

綠色和平呼籲政府應加速減碳和能源轉型進度,減碳目標與減碳路徑納入兒童特殊需求考量;加強兒童戶外活動空間的氣候舒適性,如遮蔭、灑水系統、水體或戲水區等,並增設熱傷害預警與緊急醫療設備;適度在公共設施及服務提供親子族群補貼,例如高溫來臨時,補助交通費用讓親子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出遊。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高溫議題是全球的挑戰,環境部正在進行抗高溫涼適地圖(cool map),盤點戶外遮蔭及室內涼爽點,如良好樹蔭的公園、或有戲水池、降溫設施等。

針對兒少的部分,蔡玲儀說,也會思考如何運用自然的方式去改善,初步盤點上述既有的場域做為示範點,後續會再製作指引,請各地方依此參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