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坊豆仔街 再見聚落風華

北區公所AI合成早期豆仔市的盛況。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一一四年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送審案件中,年輕少女孟育卉以「豆仔街聚落再興」計畫探討古早「豆仔市」風華,將鎮北坊街區的公民審議計畫,提送台南市政府研考會「一一四年台南青年審議民主行動計畫」獲得入選。為此,公所設計兩條以鎮北坊文化園區為主的導覽路線及研討活動,帶大家一起探索豆仔街的神秘面紗。

早期小北門的豆仔市交易情形,神農殿的璧畫中有清楚的描述。(記者陳俊文攝)

「豆仔市」之名,來自清領時期小北門附近於台江陸地浮出後變成各聚落進入府城的幹道,由善化、學甲、安定、安定、佳里、北門、將軍、安南區等地農產品均由此路進入府城,久而久之形成一個市集,當時人稱「豆仔市」,販售農產品以黃豆及花生為主,因此聚集許多豆腐間。裡面的街道就被稱為豆仔街。

孟育卉為豆仔街的再興,曾邀請里長、南管鳳鳴社以及多家廟宇參與計畫,並分享資源;對於該地區產業、文化、教育等進行現地調查及設計推動方針。

北區區長潘寶淑強調,鎮北坊文化園區在清領時期是行政官署與軍事重鎮,區域內古蹟相當豐富,進到自強街、崇安街等也能體會到台南過往的老巷弄情懷,相當值得一探究竟。

北區公所近幾年在提升鎮北坊風華的努力,自十年前向營建署提出「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競爭型補助計畫,進行園區的道路品質提升,一一三年鎮北坊歷史街道工程竣工揭牌,期間吸引特色小店進駐,確實達到歷史街區立面維持特有原貌,也能活化街區藝文、經濟活動發展的目標。

公所也和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所辦理「三老爺宮十二花神」汙水人孔蓋啟用儀式,彩繪師薛明勳繪製的三老爺宮十二花神壁畫內容,並將傳統人物故事搭配台南本土特色動植物設計,賦予傳統壁畫新的意義及美學。

此一計畫中的「散步青銀共創工作坊」,訂七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八月二日、三日在北華里活動中心舉行,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Q1afRyT1VrtfBZuY7。

公所另規畫兩條導覽路線:七月十七日和特地安親班合作;八月十六日開放一般民眾網站報名,歡迎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