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水交社路綠帶上有棵百年棗樹,明德社區發展協會為讓民眾更加了解該棵棗樹,向市府申請一一四年社區營造計畫,推出「棗到幸福 永續社區」計畫,十五日並邀嘉義大學農學院林林系碩士盧昕宏主講「棗樹的價值意義及生長習性」等,讓居民了解該棵百年棗樹。
也是美國ISA國際認證樹藝師的盧昕宏,主講內容包括棗樹基本資料、棗樹的價值與意義、生長習性、養護歷程、影響樹木的風險因素、樹木問題發現及回報,並向居民解答有關問題。
盧昕宏表示,該棵棗樹已有百年,丹娜絲颱風過境後,安然無恙,甚至沒有樹枝折斷,主要是棗樹特性是支條柔軟,可承受風力,且水平方向生長,因而樹幅較寬,樹型優美,才未受到丹娜絲颱風的破壞。
盧昕宏指出,南市有二棵年齡較大的棗樹,一棵在赤嵌樓牆邊,靠近民族路,另一棵就是在南區水交社路上的這棵百年棗樹,且水交社路上的這棵棗樹,至少是南市樹型最優美的棗樹。
在問題解答時,居民也提出是否可以帶狗兒至棗樹旁便便的問題,盧昕宏回答指出,狗兒便便對植樹都不好,建議若帶狗狗至樹旁便便時,能加以清理,以免影響生長。
明德里長陳瑞華表示,從七月起,就陸續推動該計畫,除了十五日邀樹藝師進行演講外,八、九月也將推出創造綠色共享空間、環境教育世代共學等議題,也歡迎民眾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