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藥預防癌症治療心毒症

成醫跨科癌心團隊完成全球首項以新一代心衰竭藥物預防癌症治療誘發心臟毒性之第二期臨床試驗,獲得國際學術肯定。(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標靶治療時,可能因心臟毒性導致治療中斷,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治療預後。成大醫院心臟內科、腫瘤醫學部與乳房外科3團隊經跨科合作,完成全球首項以新一代心衰竭藥物預防癌症治療誘發心毒症第2期臨床試驗,獲得國際學術肯定,將成為癌心共病整合照護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成醫團隊以「血管張力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進行臨床試驗,將100名平均年齡50歲初次接受乳癌輔助性化療的接受試驗,其中男女比2比98。受試病患自化療前3日接受低劑量ARNI治療,經1年追蹤,受試者無任何病患出現心臟功能惡化。而一般標準照護有約2成6患者出現心毒症,證實ARNI具有明顯心臟保護效果,可應用於癌症相關心臟毒性預防的臨床研究。

此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在歐洲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研究論文於2025年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歐洲心臟衰竭雜誌 》,成果獲得國際學術肯定。

本次研究由成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劉秉彥主導,整合心臟內科主任蔡惟全、醫師劉嚴文、李文煌、許毓軨;腫瘤醫學部醫師鍾為邦、李純慧、蔡瑞鴻、楊舜如,及乳房外科主任李國鼎、醫師徐慧萍、羅竹君等跨科專家,建構從乳癌診斷、化療、心臟保護到長期追蹤的整合性臨床照護模式。

成醫4年前即於癌症中心設立全台首創的「癌症心臟特別門診」,由心臟科醫師進駐癌症病房區,主動介入化療前後的心臟功能評估與追蹤,提供個體化、即時的整合醫療服務,對於乳癌、胰臟癌病患助益顯著。另本次研究也特別導入心臟亮點追蹤超音波,更精準掌握偵測心臟毒性,強化臨床決策依據。

成醫癌心團隊強調,未來也將啟動更大規模的第3期臨床試驗,持續推進癌症與心臟共病照護的臨床應用與研究發展,致力為患者打造更安全、全面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