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長黃偉哲表示,災後重建之路漫長,工程量體龐大,僅依靠台南或南部地區的工班遠遠不夠,須從全台調集工班與人力資源,且安置需有計畫,包括租金補貼、臨時屋等方式,居民須有心理準備,至於移工加入協助,除需突破法令,且需相關經費,都需全盤且周全考量。
黃偉哲忙於勘災,感謝各方協助,人都瘦一大圈,也曬黑不少。黃偉哲說,災後重建工程量體龐大,須從全台調集工班和人力資源,且長期依靠志工也非辦法,專業人員應以合理酬勞聘請,志工則協助處理不涉及專業技術的基礎工作。
重建之路漫長,有企業願意徵求有技術的移工加入行列。黃偉哲說,移工也須具備相對技術,根據現行法規,無法實施,若欲調動至災區參與重建,得仰賴災區重建等法令,解套現行限制。黃偉哲說,目前雖已從其他地區調集工班支援,即使加上移工也恐不足,台南有高達十一區屬於重災區,約有七千多戶屬於屋頂全掀與半掀的重災戶,修繕與重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市府會持續全力投入協助災後安置與重建工作。
想要重建,得先安置居民,讓民眾有遮風避雨處,因此得需設置臨時安置空間。黃偉哲說,以921地震為例,當年許多災民流離失所,家園重建曠日廢時,慈濟的臨時屋、永久屋與大愛屋,發揮關鍵功能。市府除盤點現有資源,也評估採用租金補貼方式,協助受災戶以較便宜租金,找到暫時安身之所,待家園重建完成後再遷回原住所。他強調,這是一項「以空間換取時間」策略,務求讓受災市民盡速回歸正常生活,這是市府當前首要目標,也因此,受災戶要有「安置」的心理準備。至於民代要求動用第二預備金,黃偉哲說,運用必須合法合規。